积、胃脘隐痛、闷胀、寒凝、

【医家】蒲辅周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积、胃脘隐痛、闷胀、寒凝、痛、食欲不振、饮食不节、消化不良、运化失常、大便干燥、气机郁滞、脉沉涩、脉沉弦、积滞、矢气、头晕、胃痛、下气、消积、食后、
【内容】
余某,男,46岁。
初诊:1960年6月14日。
主诉及病史:一年前因食柿子过量而致胃痛,消化不良,屡服汤药无效。平时头晕身倦,精神欠佳,食欲不振,纳谷大减;胃脘隐痛闷胀,按之不移,痛尤甚;大便干燥,或欲大便而解之则无,矢气甚多,小便畅利。
诊查:舌质正常,舌苔秽腻、中心黑色,脉沉弦滑。
辨证:饮食不节,脾胃乃伤,运化失常而成积滞。
治法:温中下气,消积导滞,以散剂徐攻免伤胃气。
处方:干姜6g大黄6g红豆蔻6g炒草果仁6g高良姜6g陈皮6g炒枳实6g炮鸡内金15g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食前取3g,用红糖开水冲服,日3次。
二诊:服药后纳谷增加,大便转溏,胃脘隐痛闷胀均减。脉略转缓,舌苔稍退。继以前方加味,改服丸剂缓图,以保胃气。
处方:干姜6g大黄6g红豆蔻12g炒草果仁12g高良姜12g炒枳实12g阿魏12g三棱12g莪术12g陈皮18g炮鸡内金30g上方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赤小豆大,每日早晚食后各取20丸,温开水送服。
三诊:善饥思食,纳谷大增,大便微干,胃脘隐痛闷胀基本消失,惟有时尚感不适。脉沉涩,舌苔转黄。于前方内加荜澄茄6g,复改制散剂服之,月余后随诊,症状消失。
按语:蒲老认为:“脾胃以膜相连,久痛不移,多属于积。”本例患者过伤生冷,寒凝附着于脾胃膈膜之间,运化失职,气机郁滞,致成冷积,非温不通,非攻不破,故先行散剂,用干姜、豆蔻、草果、高良姜、陈皮、枳实、鸡内金等温中化积,以大黄作导使,取散以散之,使寒凝得以消散开导。继行丸剂,加阿魏、三棱、莪术化坚消结,终以取丸以缓之,使药力留于胃中以攻削搜剔;前方加荜澄茄温中降逆,复为散剂,消散冷积,使无遗留之患。由此可见,中医治病须分新久及其选用丸散膏丹的意义。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