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经、月经、瘀、经行腹

【医家】唐蜀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痛经、月经、瘀、经行腹痛、胸闷烦躁、小腹胀痛、腰酸、血块、带下、疼痛剧烈、人工流产、乳房胀痛、舌质淡红、舌质偏红、色紫红、腹隐痛、头昏、血瘕、脉细、冷感、瘀结、腹痛、肾虚、痉、
【内容】
陈某,女,33岁,干部,已婚。
主诉及病史:经行腹痛3年,呈进行性加剧。初潮13岁,5~7/25~30日,量一般偏少,色红,有血块,腹痛在经前1~2天就开始,以小腹胀痛为主,至行经期加剧,近年来疼痛有增无减,呈进行性。26岁结婚,1-0-1-1上节育环后3年又取出,病由于3年前人工流产后疼痛发作,并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质地较硬。B超探查:子宫腺肌证。经前期伴见头昏腰酸,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夜寐欠佳,带下不多,小腹作胀,经行略有先期,经行第2~3天量多,色紫红,有较大血块,行经时疼痛剧烈,呈坠痛状,有冷感,腰俞酸楚等症。
诊查:刻下正值经前期,腰酸小腹胀痛已见,胸闷烦躁,乳胀等,测量BBT高温相不稳定,脉象细弦,舌质偏红边紫等。
辨证:肾虚阳弱,瘀结成癥,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
治法:温经助阳,化瘀止痛。
处方:内异止痛汤加减。炒当归赤芍各10g钩藤15g紫贝齿(先煎)10g五灵脂12g广木香9g延胡12g肉桂(后下)5g琥珀粉(分吞)1.5g全蝎粉(分吞)1.5g 7剂
二诊:上药服7剂后,经行腹痛有所减轻,但值此经间排卵期,已有锦丝状带下,腰俞酸楚,脉细,舌质淡红,从经间期论治,予以补肾促排卵汤合消癥散。
处方:丹参赤白芍各10g怀山药熟地各10g炒丹皮茯苓各9g川断菟丝子各10g鹿角片(先煎) 12g五灵脂10g石打穿10g生山楂12g 10剂上方在服用后,至经前期,再加入地鳖虫6g、炒柴胡5g,同时兼服越鞠丸、桂枝茯苓丸,行经期再服内异止痛汤,前后治疗5个月经周期,基本上控制了内异证的疼痛。
按语: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简称内异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向,前人称之为血瘕。虽然子宫腺肌证亦属于内异证,但现在已将它另列为病证。但由于本例在有些医院发现其他部位亦有内异病灶,因而我们仍将它列入内异证范围。根据我们对此病多年来诊治的体会:内异证是与月经周期中的阴阳消长转化的运动有关,因此不仅要控制内异证所致的疼痛,而且要治愈内异证的病灶,所以在对证应用活血化瘀、止痉止痛外,更重要的是按照月经周期中4个时期的特点,进行调治。特别要指出的是重视经间排卵期与经前期的转阳和阳长水平的治疗。提高阳长水平,以溶解和排除瘀浊,同时结合服用桂枝茯苓丸,每次6g,一日2次,除行经期与经后期外,经间排卵期与经前期均服用之,前后调治6个月经周期,痛经基本控制,有时小腹隐痛,不影响生活、工作,停药3个月后,即能受孕。翌年举一男,俟后痛经未再发作。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