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自汗、苔薄白、脉结代

【医家】蒋梅先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心悸、自汗、苔薄白、脉结代、舌淡红、心动悸、脉细、胸闷、神清、心慌心悸、心脾两虚、心阳不振、气阴亏虚、感冒发热、太阳病、外感、乏力、纳可、劳累、口渴、口干、
【内容】
李某,女,28岁,白领。2010年1月6日因“心悸半年,加重1周”就诊。

患者2009年7月底“感冒发热”后出现心慌心悸,偶感胸闷,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于中山医院住院,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曾使用莫雷西嗪、盐酸曲美他嗪、辅酶Q10等治疗后胸闷消失,但自行停药后心悸。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室早11341次/24小时(2009年10月19日),心超检查正常。近周因工作劳累自觉心悸加重,活动后易发,口渴自汗,纳食欠馨,寐短易醒,便欠实。

体检:神清,气平,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心率70次/分钟,律齐,可及早搏5~10次/分钟,时呈三联律,未及心脏杂音,双下肢不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时结。益气养阴,养心安神,通阳复脉。
【诊断】中医:心悸;西医: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中医证型】气阴亏虚,心阳不振。处方:
黄芪30g,太子参12g,麦冬10g,黄精15g,酸枣仁10g,茯苓15g,川芎6g,知母10g,炙甘草6g,桂枝10g,炒柴胡10g,白芍10g,白术10g,煅龙骨(先煎)15g煅牡蛎(先煎)15g,枳壳10g,丹参12g,生谷芽15g,香橼10g,苦参12g。7剂。


〈二诊〉患者自觉心悸较前明显好转,早搏已少,乏力、口干减,自汗同前,夜寐进步,纳可,便调。体检:神清,气平,心率78次/分钟,律齐,早搏2~4次/分钟。纳平,便不实。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偶结。心脾两虚,阳气不振。治拟健脾养心,通阳复脉。处方:

黄芪30g,党参12g,桂枝10g,炙甘草6g,煅龙骨(先煎),15g煅牡蛎(先煎)15g,苦参片12g,白术10g,黄精15g,酸枣仁10g,大枣10g,熟附子(先煎)10g,白芍10g。14剂。
【治疗效果】患者心悸较前明显好转,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早搏数量减少。
【按语】仲景称“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且将本方归入太阳病中,与西医学病毒性心肌炎后出现心律失常的病理过程较为类似,然而方中生地、火麻仁等都不适用于便稀的患者。本患病起外感后正邪交争而损伤心脏气血阴阳,出现心动悸,脉结代,当属炙甘草汤证。因患者大便欠实,故以黄精易阿胶、生地,并加苦参,一为厚肠,二则取《千金》苦参汤意治疗心悸。虑其便欠实、自汗等,选用龙牡重镇安神并有敛汗涩肠之功。二诊患者大便仍不实,转予桂甘龙牡汤通阳复脉,并加附子以护心脾之阳。
(蒋梅先医案,韩栋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