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瘀血阻滞、发热汗出、

【医家】谢任甫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发热、瘀血阻滞、发热汗出、瘀血、口干、瘀、瘀血阻络、面色晦暗、苔薄白、脉细涩、舌质淡、苔白腻、不饮、肿块、血瘀、阳虚、痈疽、下午、
【内容】
韩某,女,50岁。
初诊:1978年冬。
主诉及病史:半夜后发热汗出已两年,自测体温39~40℃,黎明热渐退,汗亦止。两年前作子宫全切除手术,出院不久便发生上述症状。现症更衣难,3~5日一次。尿无异常,口干不饮,纳食尚可。
诊查:身长体胖,面色暗黑。苔白腻,舌质淡,脉细涩。
辨证:证属本体阳虚,腑气不畅。
治法:逐瘀和血,温阳通腑。桃核承气汤加味。
处方:当归15g桃仁15g酒军9g桂枝6g炙甘草6g玄明粉12g(单包)3剂。水煎3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服。玄明粉化水一次顿服,服后再饮开水120ml。
再诊:药服2剂,腑气始通;服药3剂后,更衣两次,发热大减,且不出汗,发热时间缩短为1小时左右。
处方:桃仁9g酒军3g桂枝6g当归15g生白术24g炙甘草6g水煎,3剂。
三诊:上方药连服4剂,已不发热,日便一次,饮食渐佳。苔薄白,脉象细弦。治拟和中理脾。
处方:柴胡15g黄苓9g法夏9g泡参24g生白术24g厚朴9g陈皮6g生姜6g炙草6g大红枣15g随访1年,午夜发热汗出基本治愈。虽有轻度发热,瞬息即止。
按语:本案为瘀血阻滞、气血不通壅而为热。《灵枢?痈疽》指出:“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说明血涩不行、壅遏而热的机制。瘀血病在血分,属阴,故多在下午或晚间发热;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水津不能上承以致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经络阻滞,气血瘀结故有胞宫肿块;瘀血阻络,肌肤失于濡养,故见面色晦暗。此为瘀血发热,治以化瘀通腑,药用桃核承气汤加减,疗效较为显著。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