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湿、腰脊疼痛、神疲乏力
【医家】施杞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郁、湿、腰脊疼痛、神疲乏力、夜寐不宁、腰痛、苔薄、面色少华、脉沉细、气郁、滑脱、胸闷、脉细、心悸、痰、燥、肾气不足、脾气虚弱、气血不足、气血两亏、气血虚弱、喜怒无常、肝肾不足、心脾两虚、周身不适、脉细滑、苔薄黄、苔薄腻、久病、脊酸、汗出、纳呆、便秘、矢气、胃炎、哮喘、泻火、抑郁、湿热、虚、瘀、
【内容】
柳某,女,52岁。初诊2009年5月5日。
主诉:腰脊疼痛2月余。
腰脊疼痛酸楚,周身不适,素有哮喘,胃脘作胀,胸闷心悸,小叶增生,时有夜寐不宁,时有便秘,四肢少温,汗出绵绵。×线片示:腰4滑脱Ⅰ°,腰4~腰5椎间隙狭窄。苔薄黄,质胖略紫,中有裂纹,脉沉细。
中医诊断:腰痛,虚证。
西医诊断:腰椎滑脱。
辨证:气血两亏,肝肾不足,经脉失畅。
治法及方药:益气和血,补益肝肾。圣愈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炙黄芪9g 党参12g 当归9g 白芍12g 熟地12g 大川芎12g 柴胡9g 白术9g 独活9g 桑寄生12g 秦艽9g 防风12g 桂枝9g 茯苓15g 杜仲12g 川牛膝12g 炙甘草6g 淫羊藿12g 仙茅12g 肥知母9g 何首乌18g 夜交藤18g 制香附12g 八月札12g 香谷芽12g 14剂
每次加麝香保心丸2粒吞服。嘱药渣装入毛巾袋中湿热敷腰部30min。
二诊(2009年5月19日)诸恙如前,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腑行时有失畅,纳呆已瘥。苔薄质胖,脉沉细。治拟健脾养心,疏肝解郁。
圣愈汤合归脾汤合越鞠丸加减。
炙黄芪9g 党参12g 当归9g 白芍12g 生地9g 大川芎12g 柴胡9g 茯神15g 远志9g 酸枣仁15g 木香9g 苍术9g 制香附12g 栀子9g 神曲12g 大枣9g 炙甘草6g 鸡血藤12g 夜交藤18g 制黄精12g 灵芝草12g 大玄参15g 何首乌18g 老鹳草15g 14剂
三诊(2009年6月2日)腰脊疼痛,夜寐不宁,药后已缓。苔薄腻,脉细滑。再前法。
守上方,去鸡血藤、制黄精、灵芝草、大玄参、老鹳草,加荆防风(各)12g、大腹皮12g、火麻仁12g。14剂。
四诊(2009年6月16日)药后精神较振,神疲乏力、夜寐不宁均瘥,矢气较多。苔薄,脉细。再前法。
圣愈汤合归脾汤合越鞠丸加减。
炙黄芪9g 党参12g 当归9g 白芍12g 生地9g 大川芎12g 柴胡9g 茯神15g 远志9g 酸枣仁15g 木香9g 苍术9g 制香附12g 栀子9g 神曲12g 大枣9g 炙甘草6g 夜交藤18g 大腹皮12g 灵芝草12g 制黄精12g 广郁金12g 全瓜蒌12g 夜交藤18g 14剂
五诊(2009年6月30日)诸恙如前,腰脊疼痛已缓,夜寐亦安。苔薄根腻,脉细。再前法。
上方去全瓜蒌,加淫羊藿12g、老鹳草12g、红景天12g。14剂。
随访1个月后患者腰痛消失,行走自如。嘱避免劳作,避风寒,做“十二字”养身功。
【按语】五旬之人,腰脊酸楚,肝肾渐衰、肾气不足、气血虚弱,血不荣筋,故首诊以圣愈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益气和血,补益肝肾。但二诊诸恙如前,症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故考虑患者素有浅表性胃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络脉受阻,故见腰痛。同时久病胸闷心悸、情志失畅,故以圣愈汤合归脾汤合越鞠丸加减健脾养心,疏肝解郁。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归脾汤证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方中黄芪、党参补气健脾,为主药;辅以当归、龙眼肉以养血和营,合主药以益气养血;白术、木香健脾理气,补而不滞;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合为佐药;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和胃,生化有源,气旺血充。《医方集解》云:归脾汤“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酸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矣”。越鞠丸出自于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越鞠丸证涉及肝脾两脏,因肝藏血而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喜怒无常,忧思无度,则肝气不疏,形成气郁,甚者会形成痰郁、湿郁,所以气、血、火三郁多责之于肝,食、湿、痰三郁多责之于脾。方中香附行气开郁,川芎活血祛瘀,栀子清热泻火,神曲消食导滞,苍术燥湿健脾。《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云:越鞠丸“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川芎以行血郁,栀子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此朱震亨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五药相须,共收五郁之效”。圣愈汤与归脾汤、越鞠丸同用,则阴阳兼补,心肝脾同治。同时加夜交藤养心安神,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