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内动、流口水、面瘫、麻
【医家】孙申田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肝风内动、流口水、面瘫、麻痹、神志清楚、口角歪斜、高血压病、面色红、中风、外风、风湿、风热、
【内容】
口歪(腔隙性脑梗塞)
白××,女,65岁。1988年8月诊。
主诉口歪,流口水,语言不利1天。
病史今日晨起时无明显诱因发现口?,潄口从右侧口角流口水,语言不流利。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检查体胖,面色红润光泽,口角向右侧下垂,右侧鼻唇沟浅,皱眉、闭目两侧对称,伸舌偏向右侧。四肢活动自如,语言不利,神志清楚;眼底检查:乳头境界清晰,动脉变细,动静脉比例为1:3,动脉反光增强。实验室CT检查:左基底节侧脑室外侧低密度灶(腔隙性脑梗塞)。
诊断口?(腔隙性脑梗塞),肝风内动、气血阻塞型。
治疗平肝熄风,通经活络。
取穴:太冲(双)。
操作:提插捻转泻法。
1次口?立愈。又重复针2次以巩固疗效。复查随访2个月未复发。后配服中药以巩固疗效。
按语辨口?与口眼?斜,中医古典文献中把面瘫描述为口?、口眼?斜。但文献上很少谈其二者区别,往往混为一谈。口?指一侧面肌下部麻痹,往往伴同侧舌瘫,西医称之为中枢性面舌瘫,口眼?斜指一侧面部肌肉完全麻痹,除表现口角歪斜外尚有额纹消失,闭目无力等症,西医称之为周围性面瘫。二者症状不同,损害的部位也各异。前者发生在脑或脑干的面神经核上损害,后者发生在脑干或脑干外的核下性损害。病因也不尽相同,治疗亦有差别。中医均将此列入中风范畴内,前者多属内风,尤以肝风内动;后者多属外风,为风热、风寒、风湿之邪中于经络。侵犯的经络大多为阳明之经脉,故有“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之说。该病例口?而非口眼?斜,病因为肝风内动,上窜面部,侵犯阳明经脉络而致气血阻塞不通所致。治当平肝熄风,通经活络之法。取双侧太冲穴,源于《百症赋》:“太冲除唇?而速愈”。又加之太冲为肝经原穴,素以平肝熄风作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