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痛、脉弦、手足麻木、

【医家】张海峰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肝风、痛、脉弦、手足麻木、气血亏虚、口眼歪斜、脉细弦、舌质淡、脉平、肉痉、苔薄、头痛、面色苍白、舌质淡红、形体消瘦、肝血不足、肝血亏虚、关节疼痛、气血不足、腰膝痿软、血虚生风、苔薄黄、癫痫、风眩、瘈疭、惊痫、肉瞤、眩晕、脐风、抽搐、胸闷、中风、心慌、小儿、血虚、聚、痉、痿、
【内容】
治愈痿证一例
初诊:1975年10月29日。
主诉及病史:左下肢肌肉萎缩1年余。肌肉时有瞤动,手足麻木,腰膝痿软,阴雨天关节疼痛。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
诊查:形体消瘦,精神不佳,伴有心慌,胸闷。舌质淡苔薄,脉细弦。
辨证:气血不足,肝风旁走。
治法:益气养血,搜风通络。
处方:黄芪15g当归10g熟地10g川芎5g白芍24g甘草10g川牛膝10g地龙5g全蝎3g蜈蚣1条上方药连服30余剂后,肌肉瞤动及手足麻木均消失,腰膝软亦见好转,精神转佳,脉弦见减,肌肉萎缩未见发展,能参加日常工作,但阴雨天关节仍有酸痛。脉弦已减但仍细。考虑为肝风已平,气血亏虚未复。治当以益气养血为主。
处方:黄芪45g当归15g川芎6g炒白芍24g怀牛膝24g鸡血藤24g炙甘草5g连服药20剂后,诸症消失,肌肉萎缩改善,功能恢复。继服下方药以善后。
处方:黄芪30g当归10g炒白芍15g川怀牛膝各15g鸡血藤24g20剂,隔天服1剂。随访3年,未见复发。例二治愈头痛一例邓某,女,40岁。1975年5月3日会诊。
主诉及病史:头部项背强直、剧烈疼痛已1周,不能转动,稍动则颈项肌肉痉挛性剧烈作痛,仅能平卧。西医未能作明确诊断,用各种西药镇静止痛剂(包括度冷丁)治疗无效,乃请中医会诊。
诊查:面色苍白,不能进食,精神欠佳,痛苦面容,舌质淡,苔薄黄,脉细弦。
辨证:肝血不足,肝风旁走。
治法:搜风通络,养血柔肝。
处方:蜈蚣2条全蝎5g炒白芍30g炙甘草10g葛根24g当归10g 3剂
二诊:头部及颈项背部疼痛大减,现为阵发性,白天已能倚坐数次,稍能进食,脉弦见减,守原方葛根加为30g,再服药3剂。
三诊:颈项背部诸痛已痊愈,面色转佳,能进饮食,二便正常,精神欠佳,但时见轻微头痛。
处方:当归10g炒白芍18g葛根24g制首乌24g僵蚕12g甘草6g服药10剂后诸症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例三治愈功能性抖动症一例姚某,男,49岁。1974年11月26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每当坐下时身体向前不停抖动,行走或卧床时则停止。精神欠佳,头不昏痛,饮食及二便均正常。某医院神经科诊断为:功能性抖动症(癔病),服西药镇静剂无效。
诊查:舌质淡红,苔薄,脉弦劲有力。
辨证:肝风入络。
治法:搜风通络,柔肝镇痉。
处方:蜈蚣2条全蝎3g生甘草10g杭菊花10g双钩藤24g地龙10g炒白芍30g进上方药20余剂后,抖动已止,脉平风熄,改用养血柔肝为主。
处方:制首乌24g女贞子24g旱莲草24g炒白芍24g生甘草10g钩藤15g当归10g丹参15g服上方药10剂后停药。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语:以上3例验案均属肝风证范畴。临证时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理论,确定其病机同是风邪作祟。但肝风之发生又多与肝血(阴)不足有关。血虚则风邪内动而导致“肝风窜走”。此证在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走于经络则出现抽搐、颤动;走于关节则游走作痛。以上案例都先后出现诸症,但3案又各有异同,故在治疗用药上也应区别对待。例一,主证为肌肉萎缩,瞤动,手足麻木,此乃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而致血虚生风。例二,主证为头部颈项肌肉痉挛性剧烈作痛,项背强直,此乃肝血亏虚,筋失所养,风邪内生而致肝风旁走。例三,主证为单纯性身体向前抖动,脉象弦劲有力,此乃肝经偏实之证,与前两例有所不同。治疗用药时,例二和例三初期均以搜风通络为主。用蜈蚣、全蝎以搜入络之肝风,佐以柔肝养血。待风邪平复,脉弦见平,再滋补肝阴。药用北沙参、炒白芍、制首乌、枸杞、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等药,以防肝阴(血)不足,风邪再起。例一,病机以气血亏虚为主,肝风旁走为次,故按“治风先行血,血汗风自灭”的理论,治法应以益气养血为主。药用养血四物汤加补气之黄芪,佐以搜风通络之蜈蚣、全蝎;待风熄脉平,则减蜈蚣、全蝎,改用益气养血,以竟全功。以上3个验案,初期均用治疗肝风走窜的蜈蚣、全蝎,以搜入络之肝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合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其性尤能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清代《本草害利》中云:全蝎“甘辛,色青属木,治诸风眩掉、惊痫抽掣、口眼歪斜……厥阴风木之病”。通过前人所论和本人验证,蜈蚣、全蝎确是治疗肝风旁走之要药,数则验案,可见一斑。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