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紫斑、气不摄血、血小
【医家】崔玉衡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出血、紫斑、气不摄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肌衄、溃疡、口干不欲饮、出血明显、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脉沉细数、大便溏、发斑、斑疹、衄血、紫癜、气短、少苔、瘀血、纳差、虚、瘀、
【内容】
窦某,男,60岁,干部。
初诊:1961年8月14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自幼皮下常出紫斑,不易消失,身体若被轻微碰撞即出大片紫斑或出血,数日方止。在市级某医院诊断为“血友病”。平时神疲乏力,气短纳差,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泄。
诊查:刻下患者右下肢有一片紫斑若手掌大,皮下时有渗血,左臀部因注射药物而成溃疡。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数。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明显延长。
辨证:脾肾两亏,气不摄血。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摄血。
处方:土炒白术30g土炒党参21g炒扁豆15g建莲肉15g生黄芪24g绿升麻24g山萸肉24g生熟地炭各15g炒山药30g炒丹皮9g龟甲胶(烊化)9g大红枣10枚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8月21日。服药出血明显减轻,食纳好转,大便已调,体力渐增,效不更方,再进7剂。
三诊:8月28日。服药出血已止,脉静身安。在此方基础上加重补肾药力量,间断服药。共服药25剂,出血已止,溃疡愈合。
按语:血友病,现代医学认为是遗传病。从临床表现来看,当属中医“肌衄”范畴。血液渗出毛孔或溢于肌肤,《诸病源候论》称为“汗血”或“发斑”,《证治要诀》始称“肌衄”。崔师认为,此病病机属于脾肾两亏,气不摄血。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化血。脾主统血,脾肾功能正常则血有所统,不致溢于脉外而为出血之患。因此治疗以培补脾肾,益气摄血为大法。用生熟地炭、山药、山萸肉、龟甲胶滋补肾精。土炒党参、土炒白术、黄芪、炒扁豆,莲子肉培补后天,使气血生化有源,血有所统。党参、白术土炒可增强健脾之力,生熟地用炭,取“血见黑则止”之意。丹皮止血兼能化瘀。妙在一味升麻,《本草纲目》谓其“消斑疹,行瘀血”,朱肱《南阳活人书》认为治疗衄血,可代犀角。综观全方,不专用止血药而血自止,与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有很大关系。此方用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偏虚型过敏性紫癜,亦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