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肢体浮肿、咽痛、脉细
【医家】赵进喜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咳嗽、肢体浮肿、咽痛、脉细、急性肾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瘀、风热外犯、烂喉丹痧、脉象滑数、舌质暗红、周身乏力、小便黄赤、苔薄黄、舌暗红、肾病、乳蛾、水肿、老年、下血、咽干、浮肿、腰酸、
【内容】
李某,男,65岁。
初诊:1996年10月12日。
主诉及病史:颜面及肢体浮肿1周余。患者两周前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周身不舒,经服抗菌消炎药,发热退,1周前出现颜面及肢体浮肿,化验尿蛋白2+,潜血3+,高倍镜下红细胞15~30个,抗链“()”滴度增高,血沉加快。既往有股骨头坏死病史。
诊查:颜面及肢体浮肿,咽痛,咳嗽,头身不适,腰酸,周身乏力,小便黄赤,大便尚调。咽略红,可见乳蛾红肿,舌质暗红,苔薄黄,脉象滑数。血压160/95mmHgo
辨证:风热外犯,内陷于肾,热伤肾络,肺失宣降,肾失气化。
治法:清热解毒,滋肾凉血,活血化瘀,宣肺利水。
处方:银花15g连翘12g丹参15g坤草12g桑叶9g菊花9g薄荷6g(后下)钩藤15g芦根15g石韦25g桑白皮30g白茅根30g玄参12g侧柏叶12g 7剂
二诊:1996年10月18日。服药7剂,咽痛、咳嗽、疲乏减轻,浮肿消退,镜下血尿减轻,舌略红,脉细略滑,效不更方。14剂
三诊:1996年11月2日。咽痛、咳嗽消失,尿蛋白阴性,高倍镜下红细胞3~5个,舌略红,脉细。改育阴之方。
处方:生地24g山萸肉12g生山药12g云苓9g泽泻9g丹皮9g银花15g连翘12g丹参15g坤草12g桑叶9g菊花9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芦根15g石韦15g白茅根30g 14剂
四诊:1996年10月26日。略有咽干、疲乏,尿检阴性。舌暗红,脉细。改益气养阴、清解余邪之方。
处方:生黄芪12g沙参9g麦冬9g地骨皮12g石莲子12g柴胡9g黄芩6g云苓9g车前子9g(包煎)丹参15g坤草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银花15g连翘12g白花蛇舌草12g 30剂患者坚持服药3个月,病情平稳,临床痊愈。后改用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5年后随访,病未反复。
按语:急性肾炎老年人少见,但并非不可能。本患者发病之初,就被诊为肾病综合征,建议用激素治疗。中药曾给予当归芍药散加味,完全是习惯性思维使然。细考本患者发病特点,则不难看出是典型急性肾炎。其治疗张贵印先生曾总结清(清热解毒)、活(活血化瘀)、利(利水消肿)、凉(凉血活血)、补(补肾滋阴)五字诀,临床屡试不爽。本病例则师其意,首先选用银翘散方化裁,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水诸法同用,治肾更重治肺。取效后,改用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加味,继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品。后复以清心莲子饮加味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兼祛余邪。总为清补之剂。清代名医所谓“烂喉丹痧,变发水肿,禁用温补”,就是在强调温补助邪的危险性,非常值得我们临床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