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胃气上逆、苔薄腻、舌
【医家】葛书翰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呃逆、胃气上逆、苔薄腻、舌质红、遗症、脉弦、病后、
【内容】
顽固性呃逆
芦××,男,55岁,干部。1981年7月21日初诊。
主诉反复呃逆6天。
病史患者2周前出现右半身瘫,到医大做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到245医院住院治疗,住院第8天出现打嗝,初起几分钟发作1次,近两天几秒钟发作1次。呃逆频频,昼夜不休,严重影响吃饭与休息。经口服镇静药并静点奴夫卡因3次,未见效。给予针刺天突、内关(双),治疗4次也未奏效,而来我院针刺治疗。
检查舌质红,苔薄腻,脉弦。胸透见呃逆时膈肌有逆蠕动。
诊断顽固性呃逆。
治疗调气平胃,降逆止呃。
取穴:扶突(双)、内关(双)。
操作;抉突穴选用28号1.5寸毫针,与颈椎呈垂直方向刺入1寸左右,有触电样针感传至肩或手时,留针5~10分钟。内关穴选用1.5寸毫针,刺入0.5寸左右,取得针感后,留针5~10分钟。针第3次后,呃逆次数明显减少。针第5次后,呃逆基本治愈,但时有发作感。针至第6次时,诸症已消失,告之痊愈。观察1周,未见发作。
按语顽固性呃逆,中医称“哕证”,认为是由于胃膈之气失宣,胃气上逆所致;西医认为呃逆主要是由于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本组采用的穴位,从针灸学角度看,扶突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刺之可通经活络,降逆调气;内关穴属心包经,刺之可理气宽胸,宁心安神。从解剖学角度看,抉突穴的深部有3、4、5颈神经的前支通过,而3、4、5颈神经的前支共同构成膈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通过扶突穴可以刺激到膈神经,起到了调整作用,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据作者采用此法治疗的265例疗效分析,有效率为97.7%,治愈率为81.l%。
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中伴有呃逆者临床并不少见,且较顽固而难以治愈。然作者在临证中能够结合中西医理论,以独取扶突穴为主而获良效,可谓匠心独具,后学者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