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眼斜、面瘫、痛、舌淡苔

【医家】沈卫东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口眼斜、面瘫、痛、舌淡苔薄白、面神经麻痹、风邪袭络、口眼喎斜、脉弦、少气、鼻唇沟变浅、足阳明经、恶寒发热、面麻木、失音、头昏、口僻、口噤、筋弛、寒热、头痛、风痉、
【内容】
苑某,男,35岁,职员。2007年12月15日因“口眼斜3日”就诊。


3日前患者睡中受风,晨起发现口眼斜,左侧颜面麻木,曾在外院神经科服用泼尼松、甲钴胺片及阿昔洛韦,效果不著。(CT排除颅内病变)

刻诊:无恶寒发热,无头痛头昏,左耳后疼痛,查见左眼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同侧鼻唇沟变浅平,伸舌略偏右。皱眉动作受限,鼓颊左侧口角漏气。舌淡苔薄白,脉弦浮滑。
【诊断】中医:面瘫病(风邪袭络);西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则与处方】疏风散邪,通经活络。处方:
针灸处方:承浆、水沟、地仓透颊车、颧髎、迎香、阳白、大迎、四白、翳风、攒竹、丝竹空、合谷(右)。

手法及方法:捻转泻法。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二诊〉针2次后,额纹出现,耳后疼痛减轻,口眼斜、皱眉、鼓颊漏气有所减轻,舌淡苔薄白,脉弦。

仍从前法治疗。


〈三诊〉又针两次后,耳后疼痛消失,皱眉仍稍差,左侧鼻唇沟略浅。症情明显改善。

攒竹、丝竹空及地仓、颊车连接2组电针刺激,2Hz,连续波,留针30分钟。


【治疗效果】按上法继针3次,诸症皆消,完全恢复正常。

【按语】面瘫又称口眼喎斜,亦名“口喎”、“口僻”等,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麻痹。《灵枢·经脉》中记载“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沈氏则认为病因虽有寒热两端,但“风为百病之长”,故以风邪袭络为主。


沈氏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面瘫方:承浆、水沟、地仓透颊车、颧髎、阳白、大迎、四白、合谷。此方特点以三阳经为主,盖因此病与三阳经有关,阳明经多气多血,太阳经多血少气,少阳经少血少气,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任脉统摄一身之阴。方中承浆属任脉,为任脉与足阳明、冲脉之会;水沟属督脉,为督脉与手足阳明、冲脉之会;颧髎属手太阳小肠经穴,为手少阳、手太阳之会,又是面部中间穴位会合之处;大迎为手足阳明之会,主治失音不语、风痉口噤、口眼斜,四白为足阳明胃气所发,二穴相配可疏通手足阳明经脉。地仓、颊车、皆属足阳明胃经,主治口眼喎斜;阳白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手足阳明、阳维五脉之会;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诸穴相配,贯串阴阳,通畅气血,搜风牵正。


本例以面瘫方为主,另配翳风、攒竹、丝竹空,泻法,既可散去风邪,又属局部取穴,对症治疗耳后疼痛和额纹消失之症。针治9次而诸症悉除。
(沈卫东医案,王文礼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