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类中、虚、痰热、遗溺、

【医家】汪景文
【出处】古今医案平议
【关键词】痰、类中、虚、痰热、遗溺、痰积、苔黄、神清、面红、多汗、湿、积、
【内容】
庚申二月十二 六十八岁。高年真阴本虚,孤阳偏旺,居恒嗜饮,已为停痰积湿、蕴结酿热之媒,际此春令升腾,而肝阳痰热应之,猝然气升血升,一发莫制,昏瞀肢硬,人事不知,手足不仁,面红目瞪,痰声漉漉,吸少呼多。此中医所谓内风类中之闭证,西学之所谓血冲脑气筋,而知觉运动骤失功用也。惟多汗遗溺两者,恐古稀之龄,阴阳不司联络,虑有阳升阴降,彼此脱绝之危。标实本虚,碍难两顾,此症之所以最费经营者,即此一虚一实,何去何从,兹据脉来弦劲搏指,舌强苔黄,不能动掉,标阳最急,万不能谬认阴亏,妄用滋填,以助痰热肆虐。近贤张伯龙《雪雅堂医案·类中秘旨》一篇,最能融会中西,握其枢要,兹师其意而变其法,止以潜镇清热化痰为主,不敢并用滋填助其窒塞。但高年症情危急,路人皆知,姑尽人媒以邀天眷。似非潜镇降逆、顺气泄痰,必无背城借一之望。敢陈拙见,清质通方。羚羊角二钱,生鳖甲、生石决明各八钱,生厚牡蛎一两,生青龙骨、玄精石各四钱,生代赭石六钱,七味先煎,川楝子、杭白芍、旋复花、天竺黄、白茯苓(染朱)各三钱,竹沥、鲜竹茹、老钩勾各二钱,明天麻五钱,九节菖蒲、毛橘红各八分。
十三日复诊:昨方一服,情势转机,神清厥回,痰声不作,面赤稍减,而语言尚未便利,肢体尚未柔和,脉尚弦长,舌犹胖胀。此肝阳未戢,余焰犹然,当守原方,不可易辙。庶乎潜摄得力,化险为夷,水到渠成,是当踵进。前方去菖蒲、川楝、白芍、茯苓、钩勾,加龟板五钱,莱菔子、枳椇子各二钱,以涤胃家酒积。
十五日三诊:昨日再服,痰尽肢和,言语清明,举动自适,如此大症,幸能险象悉平,风和浪静。张伯龙《类中》一论,洵中医界二千年未发明之精蕴也。惟脉犹刚强,两尺不藏,舌苔较化,而犹未尽,改授清镇摄纳、化痰泄热之剂,数日而安。(《古今医案平议》)
按:此案亦潜降与涤痰并用而成功。用伯龙之潜降,而不效其滋填。与山雷用药同路。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