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心肾不交、心烦失眠、

【医家】张家维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耳鸣、心肾不交、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足少阳经、脉细数、舌质红、肾虚、阴虚火旺、肾气亏虚、手少阳经、肾阴虚、苔薄黄、苔微黄、肾水、心火、气闭、虚火、劳累、肝火、失眠、聚、
【内容】
耳鸣
黄××,男,48岁,教师。1982年5月4日初诊。
主诉耳鸣已2年。
病史患者双侧耳鸣因劳累逐渐加重,以入夜为甚,声如蝉鸣,按之鸣声减小,头晕目眩,心烦失眠,腰痠腿软,曾服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显,由五官科转来针灸治疗。现症:耳鸣,按之则小,头晕目眩,心烦失眠,腰痠腿软。
检查五官科检查均正常,血压16/12kPa(120/9OmmHg)。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耳鸣,心肾不交型。
治疗滋补肾阴,宁心安神。
取穴:①组:听会、翳风、角孙、中渚、太冲。②组:太溪、肾俞、肝俞。
操作:①组针用泻法,②组针用补法,交替选用。
针刺4次后,耳鸣基本消失。其他症状亦减轻,但仍失眠,在原方基础上加神门、内关再针刺5次,耳鸣及其他症状均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该病例属肾阴虚,心火旺,心肾不交。肾开窍于耳,肾水亏损,不能滋养肝木,则虚火从上,经气闭阻,精气不能上充于耳而致耳鸣。肾藏精,脑为髓之海,肾气亏虚,脑髓不充,故头晕目眩。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痠疫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则心烦失眠。舌质红,苔微黄,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中医文献有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故取手少阳经中渚、翳风、角孙,足少阳经听会,以疏导少阳经气,太冲为肝经原穴以清肝火,取其“病在上,取之下”之意。肾虚精气不能上输于耳故取肾的背俞穴肾俞、肾经的原穴太溪,用以补肾益肝。由千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配合,故收到较好疗效。针刺治疗该病,与病程长短关系密切,病程短,则疗效快,反之亦然。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