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瘙痒、皮疹、血热、燥

【医家】潘祥龙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红斑、瘙痒、皮疹、血热、燥、大便秘结、银屑病、月经、纳差、肿痛、纳可、舌红、口干、恶心、皮肤干燥、外感风邪、皮损潮红、舌红苔黄、血热风盛、咽部不适、皮肤瘙痒、白壳疮、脉弦数、脉细弦、松皮癣、出血、脉细、热毒、舌黯、苔白、苔黄、血瘀、咽痛、伤阴、湿、癣、瘀、
【内容】
郑某,女,21岁,学生。2009年7月14日因“全身出现点滴状红斑,鳞屑伴有瘙痒2月”就诊。
患者2月余前,全身成批出现点滴状红色皮疹,上覆较厚银白色鳞屑,伴瘙痒。发疹前,曾有咽部肿痛,口服抗生素后,咽痛缓解。先后在多家医院治疗,症状未有明显控制,皮损加重。
刻诊:皮损成片,瘙痒甚,遍及全身。口干,咽部不适,胃纳尚可,月经调,大便秘结,三日一行。舌黯红苔黄,脉弦数。
皮肤专科检查:头部红斑结痂,头发呈束状,躯干四肢密集分布点滴状、钱币状红斑,上盖银白色疏松鳞屑,基底鲜红,用手刮之,出现筛状出血点。

【诊断】中医:白疕(血热风盛证);西医:寻常型银屑病点滴状(进行期)。

【治则与处方】清热活血,祛风止痒。处方:

生槐花10g,金银花12g,连翘10g,土茯苓30g,牡丹皮10g,蜀羊泉15g,当归10g,丹参10g,鸡血藤30g,红藤15g,凤尾草15g,玄参15g,防风10g,制大黄10g,甘草5g。14剂。


〈二诊〉患者药后皮损同前,瘙痒未有明显减轻,但未有新的皮损出现,胃纳差,大便每日1次。舌红苔黄,脉细弦。专科检查:手臂,双下肢皮损未有明显改善,躯干皮损,鳞屑稍减,基底红。再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原方去制大黄,加白术10g。14剂。
〈三诊〉患者药后全身皮损略有缓解,痒感明显减轻,未有新的皮损出现,胃纳可,隐隐不适,服药后有恶心感,便调,月经延迟。舌红苔白,脉细。专科检查:躯干红斑呈环状,上有少量细屑,四肢红斑鳞屑明显减少,变薄,基地淡红色。治以清热活血,健脾和胃。处方:
土茯苓30g,金银花12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红藤15g,三棱10g,蜀羊泉15g,当归10g,丹参10g,鸡血藤30g,半夏10g,莪术10g,凤尾草15g,白术10g,木香10g,甘草5g。14剂。


【治疗效果】以后随诊多次,共计服药72剂,服药期间,配合全身外用润肤霜,患者全身皮疹基本消退,残留部分色素斑。


【按语】银屑病,中医列入风门或癣门,统称白疕。由于皮损匡郭清晰,脱屑层层,又有“松皮癣”、“白壳疮”之称。血热为本病的主因,由于平素血热,外受风邪,而至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皮损潮红、脱屑;风燥日久,伤阴伤血,而致皮肤干燥,叠起白屑。患者初病前有咽部肿痛史,继后皮损遍布全身,口干,皮肤瘙痒,大便秘结,舌红,证属外感风邪,热毒耗伤营血,血瘀血燥之象。故用金银花、连翘、土茯苓、蜀羊泉清热除湿解毒;生槐花、牡丹皮、丹参凉血活血;当归、三棱、莪术、鸡血藤活血化瘀;金银花、防风祛风止痒。14剂后,胃纳差,恐清热解毒凉血伤脾胃,故加白术。28剂后胃纳可,有隐隐不适,尤其服药后有恶心感,继前方去连翘、生槐米、玄参,加白术、半夏、木香健脾和胃。72剂后皮疹基本消退,残留部分色素斑。

(潘祥龙医案,徐平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