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疽、肝肾阴虚、盗汗、虚火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黄疽、肝肾阴虚、盗汗、虚火、烦热、痛、湿热内蕴、黄疸、消毒、湿、舌苔薄白、食后腹胀、苔黄腻、舌质红、脉弦细、脉弦滑、脉细弱、伤阴、腹水、烦燥、乏力、肝炎、恶心、腹胀、急黄、口干、便溏、脾虚、中气、湿热、苔薄、瘟黄、喜按、厌油、目黄、虚、燥、
【内容】
湿热内蕴,过用清滋(亚急性肝坏死)
傅××,男,40岁。住院号:189940
患者于1978年12月中旬起病,恶心厌油,倦呆无力,渐见黄疽。至12月28日到当地医院就诊,作肝功能转氨酶检查,结果明显异常,随即住院,经用西药能量合剂,水解蛋白和输血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黄疸加深,皮肤巩膜呈金黄色,肝区痛加剧,腹水征增进,不能进食。1979年元月18日复查肝功能,结果黄疸指数175单位,谷丙转氧酶380单位,麝浊18单位,麝絮(+++),脑絮(+++),高田荒(+++)。因病情危重,于元月20日来我院就诊,以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收入住院。症见倦呆乏力,身目黄染如金,烦燥不宁,数天来不能进食,便溏,尿如浓茶,肝区痛,腹胀明显,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辨证为瘟黄。因湿热瘟毒之邪,侵犯脾胃,伤及肝胆,弥漫三焦所致。拟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治。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滑石木通石菖蒲黄芩山栀子连翘藿香蔻仁土茯苓蛇舌草半枝连板兰根枳壳甘草生大黄(后下)。
此方连服60剂,病情日见好转,黄疽渐退,纳食精神转佳,肝功能化验结果亦不断改善。黄疽指数遽减,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唯自觉口干,时有烦热盗汗,舌质红苔薄,脉弦细。辨证肝肾阴虚,虚火作崇,拟予滋补肝肾而清虚火,改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黄柏生地淮山五味子泽泻茯苓丹皮麦冬沙参牡蛎甘草
此方又服20剂,烦热盗汗等肝肾阴虚症状渐除,但见食后腹胀,胃脘有时隐痛喜按,舌苔薄白,脉细弱等脾虚证候。拟益气健脾,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莲子肉桔梗淮山苡仁扁豆砂仁田基黄茵陈甘草
药后尚安,病情日见好转,以后多以调理脾胃为主,有时滋养肝肾,随证加减。至6月21日化验,肝功能、转氨酶全部正常,住院157天,于1979年6月28日痊愈出院。
(《新中医》1983年,5:30)
按:此案属湿热内蕴之急黄证,拟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甘露消毒丹加减,辨证用药,均属合理。然“邪实者可攻,中病即己,毋过用也。”此案效不更方,大剂苦寒渗利之药连服50剂,虽见黄疽渐退,纳食精神好转,然苦寒太过化燥,渗利久用伤阴,欲逐其邪而并伤其正,故反见肝肾阴虚之证。医用知柏地黄滋肾肝清虚火,亦属正治之法,故烦热盗汗渐除。然此方又连服20剂,阴精虽复而中气渐虚,故又以益气健脾之法,调之而方得病愈。
此案虽能把握病机,因证施治而终令病愈,然不可称之为“工巧”。李中梓尝云:“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此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