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烦躁、潮热、舌暗红、
【医家】张志钧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失眠、烦躁、潮热、舌暗红、头晕耳鸣、四肢乏力、阴阳失调、头晕失眠、心悸气短、脉细略数、腰背酸痛、头晕、脉虚、脉细、口干、多汗、纳差、
【内容】
刘某,女,49岁,已婚。
初诊:1981年5月16日。
主诉及病史:近1年来经期不准,忽前或忽后,经量渐少。
诊查: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腰背酸痛,面部潮热,时有血冲于上,须臾而返,彻夜烦躁难眠,多汗,四肢乏力,下肢作麻,纳差,口干,大便稍结。舌暗红,脉细略数。
治法:调补肝肾,益气养血。
处方:鹿含草15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丹皮15g百合20g知母15g龟甲10g(另包,先下)黄精15g何首乌15g淫羊藿10g淮小麦20g珍珠母15g(另包,先下)丹参20g合欢皮15g 4剂
针:神门太谿三阴交行间安眠穴行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二诊:5月21日针药兼施4日后,头晕失眠、烦躁症状有所减轻,面部潮热亦见减缓,舌暗红,脉细。惟近日来,大便较结。仍宗上法原方进退。
处方:鹿含草15g女贞子15g百合20g丹皮15g知母15g草决明20g(另包,炒打后入煎)丹参20g何首乌15g淫羊藿10g夏枯草15g山萸10g夜交藤15g柏子仁15g酸枣仁20g龟甲10g(另包,后下)珍珠母10g(另包,先下)黄精15g 7剂
针:神门太谿三阴交行间安眠穴行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服药剂后患者睡眠可达3~4小时,头晕已去大半,稍感烦躁,阵发性面部潮热感发作及程度大为减轻,继续按前法进退,针药兼施历时40天,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本病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多由于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脉虚,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失和,治宜以调冲任为本,而调冲任又当调和脏腑阴阳气血为首务,其中尤需注重肝、脾、肾三脏。方中女贞子、旱莲草、鹿含草、何首乌补肝肾之阴,滋水涵木;龟甲、珍珠母平肝潜阳,百合、淮小麦、黄精补益心脾,百合、合欢皮宁心安神治失眠,淫羊藿入肾,而助元阳,益肾气,在整个处方中还具有阴中求阳,从阳治阴之意。针神门、太谿、行间,三阴交以调和心、肝、肾、脾四脏阴阳、气血之功能,失眠穴为治失眠常用要穴,取针药之长互补,以全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