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胸痛、胸水、排脓、瘀

【医家】汪履秋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咳喘、胸痛、胸水、排脓、瘀、脉滑数有力、痰、舌红少津、寒战发热、汗出心烦、口燥咽干、小便黄赤、脉细略数、热毒炽盛、苔黄腻、痰黄稠、舌深红、口燥、风热、寒战、瘀热、虚损、胀痛、温邪、外感、脓血、苔腻、发热、积、痈、虚、
【内容】
周某,女,57岁。
初诊:1987年4月3日。
主诉及病史:寒战发热,胸痛咳唾黄脓痰7天。患者自述恙起于1周前,形寒发热,体温40.5℃,咳喘胸痛,唾痰黄稠,继见脓血,气味腥臭,胸部胀痛日见加剧,并见汗出心烦,口燥咽干,小便黄赤。
诊查:舌深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查胸水呈脓性,胸水白细胞30×10ˉ9/L, ×线检查见大量胸腔积液。
辨证:外感温邪,内蕴于肺,热毒炽盛,灼伤胸膜,以致络瘀热壅,蒸腐成脓。
治法:清肺排脓,行血散瘀。
处方:杏桃仁各12g生苡仁60g冬瓜子30g鱼腥草30g金荞麦3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15g丹皮12g皂刺15g败酱草30g桔梗12g生甘草10g橘络12g鲜芦根150g(先煎代水)3剂
二诊:药后热势递挫,寒战已平,咳喘渐宁,痰臭亦减。苔腻化,脉转缓。方既中鹄,原法再进。上方去败酱草、鱼腥草、水牛角、赤芍,加南北沙参各15g,5剂。
三诊:热退咳平,胸次舒畅,惟口燥纳减。舌红少津,脉细略数。邪毒虽清,气阴未复,仿薛氏法调理之。
处方:南北沙参各12g百合15g知母12g生熟苡仁各10g川石斛15g麦冬15g炒扁豆衣12g生谷芽30g生甘草6g鲜芦根100g(先煎代水)7剂剂尽,诸恙告瘳。
按语:本例患者由于风热之邪未及清解,内蕴于肺,蒸腐成痈,邪势鸱张,自非轻浅之剂可以奏绩。所以周老毅然用大方重剂以进之,方以千金苇茎汤清肺排脓,水牛角、赤芍、丹皮即犀角地黄之意,凉血散瘀,其余诸品均具清肺排毒之功,佐加橘络行气疏络,方证合拍,所以药下病挫;二诊乃小其制继续清肺化腐,参合南北沙参以匡扶气阴;三诊邪去正虚,中洲未苏,乃转手清养肺胃收功,前后接方处,环环扣紧,弛张有致,既有治急证大证的胆识,又有调瘥后虚损的良策,允属名医手笔。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