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利、红斑、皮疹、燥、

【医家】潘祥龙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湿、热利、红斑、皮疹、燥、风热、瘙痒、血热、分泌物较多、湿热蕴结、肺胃湿热、湿热蕴阻、运化失常、外感风热、苔薄白腻、苔薄黄腻、舌质偏红、白屑风、面游风、脉细弦、疮疹、脉细、皮炎、下利、湿热、内热、
【内容】
张某,男,35岁。2010年6月11日因“鼻周反复出现皮疹3月余”就诊。
患者3月前鼻周反复出现皮疹,自觉瘙痒不适,分泌物较多。夜寐较差。大便三日一行。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弦。
皮肤专科检查:鼻周潮红斑、流滋油腻性痂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诊断】中医:面游风(湿热蕴结上扰);西医:脂溢性皮炎。


【治则与处方】清热利湿,杀虫止痒。处方:
黄 芩15g,桑叶10g,金银花10g,地骨皮15g,青蒿15g,生山楂10g,苦参9g,牡丹皮15g,白花蛇舌草30g,泽泻10g,白鲜皮15g,白术10g,制大黄10g,夜交藤30g,佩兰10g,甘 草6g。14剂。
〈二诊〉患者鼻周皮损稍有好转,瘙痒缓解,夜寐仍较差,二便调畅。查体:皮疹较前减少,红斑色减退,油腻性痂屑减少,苔薄白腻,脉细。处方:
黄 芩10g,桑叶10g,金银花10g,地骨皮15g,青蒿15g,生山楂10g,苦参9g,牡丹皮15g,白花蛇舌草30g,泽泻10g,白鲜皮15g,白术10g,夜交藤30g,珍珠母30g,佩兰10g,甘 草6g。14剂。

【治疗效果】三诊、四诊,继续原处方加减。患者鼻周皮损明显减退,红斑消退,油腻明显减少。夜寐安,二便调畅。
【按语】《外科正宗》曰:“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起初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而有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 油面风有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多属血热风燥证;湿性多由肺胃湿热而成。该患者皮脂腺分泌旺盛,属湿性,多由恣食肥甘油腻、辛辣之品,以致脾胃运化失常,化湿生热,湿热蕴阻肌肤而成。故治拟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且口鼻周围属上焦,与肺胃外感风热之邪密切相关。首诊方中黄芩苦寒善清热燥湿,且长于清肺之热;桑叶苦寒,能清疏肺经及在表的风热;金银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白鲜皮除湿止痒,专用于皮肤湿热疮疹;苦参燥湿杀虫;白术、佩兰、生山楂健脾除湿;泽泻通下利湿,患者舌质较红,乃血热所致,予牡丹皮清热凉血,青蒿、地骨皮清透内热;夜交藤、珍珠母安神助眠;制军泻腑通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之效。
(潘祥龙医案,刘杰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