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四肢抽搐、面色萎黄、

【医家】支惠萍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头晕、四肢抽搐、面色萎黄、抽搐、痰热、肝风、嗜睡、癫痫、遗症、痰、苔薄黄而干、神志昏迷、筋脉拘急、肝阳化风、气阴两亏、角弓反张、舌边尖红、温病伤阴、苔薄黄、舌边红、腹软、呕吐、寒热、低热、倦怠、脉细、脉弦、病后、纳少、眩晕、咽痛、纳可、
【内容】
朱某,女,学生,14岁。2007年10月20日因“头晕10余日伴四肢抽搐发作2次”就诊。


患者10余日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寒热咽痛,热退后头晕,纳少,倦怠嗜睡,头晕甚则呕吐,前夜起突然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神志昏迷,小溲自遗。昨起神志转清,抽搐小发2次,低热,面色萎黄。

体检:神软气平,心肺无殊,腹软,四肢肌力V度,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脉弦小,舌边红,苔薄黄而干。
【诊断】中医:眩晕(肝阳化风,痰热阻络);西医:病毒性脑炎后遗症。
【治则与处方】养肝平肝化痰,舒筋活络。处方:

羚羊角粉(吞服)0.6g,钩藤(后下)12g,生地黄12g,白芍12,石决明(先煎)30g,茯苓12g,象贝母9g,黄芩9g。14剂。


加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二诊〉头晕已减轻,纳可,面色萎黄好转,嗜睡已无,精神转佳,苔薄黄已化,舌边尖红,脉细。肝风渐平,痰热已除,然病后气阴两亏,续予调治。处方:
太子参12g,石斛12g,生地12g,炒白芍12g,当归9g,茯苓12g,钩藤12g,贝母9g,谷芽12g,麦芽12g。14剂。
【治疗效果】头晕减轻,未见抽搐发作。


【按语】本案系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癫痫样发作。中医辨证属温病伤阴动风所致。《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故用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羚角、钩藤凉肝息风,朱茯苓宁神定志,黄芩、川贝清热化痰,生地、芍药酸甘化阴,滋养血液以缓筋脉拘急,石决明重镇潜阳,二剂后肝风得平,改为平肝潜阳,益气养阴调治。
(支惠萍医案,郭小飞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