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伤寒、郁热、咳喘、发热

【医家】赵进喜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伤寒、郁热、咳喘、发热、小便黄、恶寒、满闷、口苦、咳嗽、目眩、恶心、心烦、咽干、欲吐、欲饮、外感、大便不畅、神志恍惚、午后尤甚、余热未尽、脉弦细、苔薄黄、舌暗红、热病、不解、中风、湿温、滑数、肺热、温病、
【内容】
苏某,男,60岁。
初诊:1993年12月27日。
主诉及病史:咳嗽伴发热9日不退,体温波动在38.5~39.5℃,发热伴有恶寒,午后尤甚。患者神志恍惚,咳喘有痰难以咳出,心胸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恶心欲吐,并见口苦、咽干、目眩,小便黄,大便4日未行。西医诊断为“双肺感染”,收住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三代头孢抗生素”静点无效。遂请中医会诊。
诊查:舌暗红,苔薄黄而腻,脉弦细而滑数。
辨证:伤寒三阳合病,少阳郁热不解,累及太阳、阳明系统功能。
治法:清解少阳郁热、清宣肺气、清泄邪热。
处方:北柴胡12g银柴胡12g黄芩9g清半夏12g沙参12g炙麻黄9g杏仁9g生石膏25g(先煎)银花25g连翘15g薄荷6g(后下)桔梗6g甘草6g 3剂
二诊:1994年1月1日。服药1剂,体温即降至38℃以下,食纳改善,3剂药尽,体温降至正常,诸症好转,大便通畅,唯仍诉咳嗽、痰黏。改投清肺化痰止嗽之剂。
处方:炙麻黄9g杏仁9g生石膏25g(先煎)桑叶9g菊花9g蝉衣9g僵蚕9g连翘9g前胡12g炙杷叶6g桔梗6g甘草6g 5剂,另用鲜竹沥水60ml兑服。调治1周后,痊愈出院。
按语:《难经》说:伤寒有五:有伤寒、有中风、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指出广义的伤寒是外感病之总称,而《伤寒论》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其伤寒也当是泛指一切外感病,当然包括现代医学的肺部感染之类。临床上绝不可拘泥于西医所谓“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而弃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于不顾。本例即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或为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表现为发热伴有恶寒,咳喘有痰,心胸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恶心欲吐,口苦、咽干、目眩,小便黄,大便不畅,太阳、阳明、少阳系统病变的症状同时存在,但细分析其病机,仍是以少阳郁热为主,郁热充斥表里,太阳、阳明系统功能俱受其累。故治疗当以清解少阳郁热为主,三阳并治,小柴胡汤和麻杏石甘汤、银翘散三方合和,效如桴鼓。二诊,患者热退而咳喘仍在,余热未尽,故处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重在清肺热、宣降肺气、化痰止嗽。方中桑叶、菊花合用,蝉衣、僵蚕合用,前胡、炙杷叶合用,融合了桑菊饮、升降散方义,有肝肺同治、肺胃同治之意,桔梗、甘草合用,即桔梗甘草汤,可利咽喉,有助于排痰。而连翘清热解毒可散结,鲜竹沥尤善于化黏痰,故随方加入,终使病归痊愈,则足见中医药之神奇!或为菌毒合治之意。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