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咳嗽、郁、伤寒、往来寒
【医家】夏仲方
【出处】夏仲方医案
【关键词】痰、咳嗽、郁、伤寒、往来寒热、心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滑数、慢性支气管炎、久咳、寒热、痰热、发热、喘息、欲饮、积、小便不利、胁下痞硬、支气管炎、少阳病、阳明实、脉弦细、肺气肿、耳鸣、多汗、汗出、咳痰、口苦、目眩、痞满、热结、中风、上脘、痰黄、微热、哮喘、胁痞、咽干、气虚、喘、悸、哮、
【内容】
何某 男 46岁
患慢性咳嗽十七年,因反复发热,咳嗽增剧住院,体温39℃左右,常大汗出,呼吸呈喘息状,脉弦滑数,曾作支气管造影示;大、中支气管扩张形成不规则念珠状,左下肺为甚,右侧支气管下方有一连串小憩室。胸片有支气管炎,肺气肿。住院将近二年,西药累进青霉素,四环素等抗菌素。
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寒热往来,胸胁痞满,耳鸣,咳嗽粘痰难出。脉弦滑数均系柴胡证。患者气息哮鸣,多汗心烦,上脘部痞结感与大柴胡证的“郁郁微烦”“心下急”相符。结合支气管扩张呈憩室,中医称饮囊,痰巢,其中蓄积的痰液是产生寒热的根本原因,它不但阻碍呼吸出入道路,更是外邪侵犯的内在主要依据。反复寒热,因热酿痰,因痰又导致感邪而发热,形成了恶性循环。柴胡汤有疏通上焦的作用,对呼吸道障碍有效。对本例以其巢囊特别多,积痰亦特别多,必需配合祛痰剂。正本以清源,先给大柴胡加祛痰药,后守定小柴胡为基本方加减。
柴胡 9克 大黄 4.5克后入黄芩 4.5克
半夏 9克 苏子 9克 莱菔子 6克
白芥子 4.5克 生姜 2片红枣 5枚
服七帖后咳痰爽利,哮喘改善,呼吸较畅,胸胁及上腹部痞满压迫感减去大半,以后改用小柴胡合三子养亲汤,痰黄时加皂荚子。
柴胡 9克 黄芩4.5克 半夏 9克
枳实 6克 白芥子 4.5克 莱菔子 9克
生姜 2片 红枣 5枚
按:本例患者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本内有伏痰,又外邪入内,痰热互搏,寒热往来,交困胸胁,苦满喘息,“郁郁微烦”,是大柴胡汤证,故首方先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泻阳明实热,杜绝邪热全入阳明;芍药助柴胡、黄芩以清肝胆;半夏和胃降浊;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莱菔子行气祛痰;生姜、大枣缓枳实泻下伤胃之弊,且调和营卫而和诸药。七贴后痰热渐平,改用小柴胡合三子养亲汤,疏利三焦气机、调达上下升降、宣通内外表里。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的主要方剂,其主证向来合称“柴胡八证”,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但在《伤寒论》中却有几处涉及该方运用于咳嗽的治疗。如第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另有一条云:“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以上两条均明确指出,小柴胡汤兼症中咳嗽是一个很常见的症状。在小柴胡汤方后注中云:“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更点明本方可用于咳嗽的治疗。陈修园云:“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是柴胡治疗郁火久咳的经验之谈。《伤寒百证歌》中有句口诀,“小柴治咳值千金”,这是宋医许叔微给小柴胡治疗咳嗽疗效的评价。小柴胡汤所治咳嗽,其病机在于正气虚衰,无力驱邪外出,导致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 故而久咳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