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急惊风、乙脑、痰、神昏
【医家】李绰成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痉、急惊风、乙脑、痰、神昏、秽浊、高热、遗症、温疫、湿、神志不清、热毒伤阴、太阳中风、温邪内陷、余邪未尽、面色晦暗、四肢瘫痪、抽搐、发热、高烧、呕吐、痴呆、气厥、热毒、伤阴、不解、失音、壮热、失语、瘫痪、头痛、温病、温毒、小儿、瘈疭、神清、
【内容】
急惊风(乙型脑炎后遗症)
向××,男,3岁。1978年10月初诊。
主诉(家长代诉)高热、神昏,瘫痪2月。
病史患者当年8月突发高烧,呕吐,神昏,抽搐,经某医院诊断为乙型脑炎收入院治疗,高热稍降,余症未减,转入我院住院治疗。
检查面色晦暗,神志不清,失语,失听,舌蹇,口眼右?,二便不知,阵发性抽啼,表情苦于头痛式,项肢皆瘫。体温:38℃。
诊断急惊风(乙型脑炎后遗症)。
治疗疏调督脉,清热解毒,镇痉宁脑,通经活络。
发热2月不退,为余邪未尽,先清热解毒,镇痉宁脑,投紫雪丹1钱,分4次服,日3次,15天后热退神清。
取穴:百会、风府、大椎、身柱、筋缩、腰阳关。
配穴:臂丛点、桡神经沟点、上劳宫、肩髃、委中、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法。按症用穴,均捻转提刺,快速进针、出针,不留针。
经3次针刺,颈无力已愈。10次治疗后,右侧软瘫恢复正常。2月后左肢可行,左上肢外翻强直改善,能呼解二便。半年后可步行2~3里。10个月后,活动自如,惟力量见差。14个月后痊愈出院。
1980年随访,病儿体壮,发育良好,智力正常。
按语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蚊类为传播媒介,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以小儿多见。祖国医学将本病纳入“急惊风”、“痉病”、“温疫”等范畴。以证因温邪内陷,壮热不解,热毒伤阴,痰火壅塞,导致清窍被蒙,神明失聪,十二经经气厥逆,窍络受阻,病见痰、热、惊、风四证;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八候。久则正不胜邪,阴气被伤,经筋失其濡养,遂见四肢瘫痪,口?面斜,失音、失听、痴呆等候。
据《甲乙经·太阳中风感于湿发痉第四》云:“热而发痉,腰反折,瘈疭,齿噤吤”。《灵枢·经筋篇》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拘急,热则筋施纵不收”。《灵枢·骨空论》日:“诸痰强直,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清·呈鞠通《温病条辨》所论:“温热是阳气弛张,温胜为热,温疫为厉气流行,多兼秽浊,温毒为诸温夹毒,秽浊太胜也”。所论与乙脑颇为相类。该病由于外邪先伤卫气,入于太阳,干于督脑,久热伤阴,营血失养,髓海,经气、经筋、都受热毒侵诲所致候。治以疏调督脉为主,佐以清热解毒,镇痉宁脑,通经活络之法,故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