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痹、四肢麻木、四肢痿、脉

【医家】曹鸣高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脉痹、四肢麻木、四肢痿、脉细、血瘀、麻木、痛、步履艰难、风毒入络、骨节疼痛、关节疼痛、脉络痹阻、面色无华、瘀血内停、舌苔薄白、血虚生风、舌质暗、精神病、苔薄腻、气郁、久病、风毒、恶风、纳少、痹、痿、瘀、
【内容】
解某,女,65岁。
初诊:1973年7月27日。
主诉及病史:四肢麻木怕冷已两年。两年来四肢麻木或如蚁行,四肢痿软而怕冷,肩背关节疼痛。近2个月逐渐加重,双手不能端碗持笔,两腿抖晃,胸腰等处如“绳捆束缚”。在某神经精神病院住院检查,诊断为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血压140/88mmHg,胆固醇5.8mmol/L,肝功能正常。因治疗无明显效果,乃出院由担架抬来本院就诊。
诊查:四肢痿软,步履艰难,远端痛觉消失,胃脘作胀,二便正常。面色无华,舌质暗,苔薄腻,脉细。
辨证:高年阳气失运,瘀血内停,血虚生风,风毒入络,络脉痹阻。
治法:通阳活血,搜风和络,然久病难冀速效。
处方:川桂枝9g浮萍草9g全当归9g大丹参15g淡木瓜9g杜红花9g桃仁泥9g乌梢蛇9g地鳖虫9g炙山甲4.5g左秦艽12g鸡血藤15g
二诊:药后胸腰紧束感减轻,胃纳较增,四肢末梢仍恶风怕冷。阳气未复,治守前法。上方去浮萍、木瓜,加鹿角片9g、北细辛2g、干地龙9g、生黄芪9g、漏芦9g。
三诊:上方连服半年,症状不断好转,下肢行动较利,周身发紧减而未已。怕冷,纳少。舌苔薄白,脉细。仍宜温阳活血通络,益以培补肝肾。
处方:鹿角片9g生黄芪15g川桂枝9g全当归9g川芎9g大丹参15g鸡血藤15g乌梢蛇9g苏木9g枸杞子9g巴戟天9g左秦艽12g漏芦9g服药月余,症状递减,步履已较轻松。原方去丹参续进。患者至1975年3月26日来诊云,自服药以来,病情基本告愈,能操劳家务,行走自如,曾游览公园。惟四肢偶感麻木。后守原方,配合丸药常服,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恶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极少见。按本例主要症状,属于“痹证”、“痿证”范围。曹老认为,营血之运行不息,全赖阳气的推动。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运行不及四肢,故四末冰冷;阳气不振,营血运行不畅。脉痹血瘀则四肢疼痛、麻木,步履不稳,足不任身。凡胸腰如捆绑紧束,腰不能弯诸症,皆属阳气郁遏、脉络痹阻之证。本案病机,除阳气失运、血瘀脉痹外,尚兼风毒伏络。故治疗时始终抓住通阳为主,着重于活血化瘀和搜风宣络,症情缓减。最后复培补肝肾、强壮筋骨以图其本。方中漏芦一味功能清热解毒,流通筋脉,曹老于本案中用之,取其解毒通脉作用,配合诸药,以治筋脉拘孪、骨节疼痛。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