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风温、咳逆、湿、痰、身

【医家】金子久
【出处】金子久专辑
【关键词】燥、风温、咳逆、湿、痰、身热、秽浊、郁、舌苔薄白、大便频、左脉浮、右脉滑、齿干、唇焦、耳窍、肺燥、风热、肝火、口干、肾水、热中、不解、夜热、湿热、痰热、痰粘、畏寒、温病、无神、心烦、气郁、虚、癣、
【内容】
风温由皮毛而入肺,秽浊从口鼻而入胃,前用辛凉透皮毛以解风温,芳香宣阳气以逐秽浊,汗泄蒸蒸,在表之风温渐从汗衰,大便频频,在里之秽渐从下夺,而舌苔仍形黄腻,其中尚有浊邪,诊脉象?依然数大,上焦犹有风热。风为阳邪,鼓荡肝阳,阳升于上,耳窍为鸣,风淫末疾,指节为酸,阳动则心烦,热炽则唇燥,胃气尚窒,纳谷未增,病邪专在气分,气郁渐从火化,大旨似宜前辙,以芳香轻扬法。
羚羊角 连翘 山栀 钩钩 鲜石斛 滁菊 丝瓜络 橘红 佩兰叶 瓜蒌皮 郁金 桑叶
咳呛已有一旬,身热亦见七日,表邪有余,终日热不离体,阴分不足,统夜热甚于肢,每日咳呛有一二十声,每夜身热无片刻之凉,胃纳较昔减去一半,隔时热中又见畏寒,左脉浮数而大,右脉滑弦而数,舌苔薄白,唇口干红,表中之风非辛凉不解,里中之热非甘凉不泄,调治法程,姑仿其旨。
连翘 玄参 桑皮 丹皮 杏仁 蛤壳 川石斛 山栀 薄荷 菊花 橘红 竹茹
二诊:身热已有退舍,咳呛未见减去,有声有痰,肺燥脾湿,口舌唇红,湿蒸热腾,胃纳仍然减退,更衣依然通利。左部脉象搏指而大,一由肝火有余,一由肾水不足;右部脉象弦滑而数,半由肺金多燥,半由胃土多湿。燥火上炎为咳逆,湿热中焦为嗽痰,夏令湿火用事,治法务在潜火,气火一降,咳逆日缓。
铁皮石斛 菊花 秋石 玄参 杏仁 芦根 冬桑叶 苡仁 丹皮 橘红 地骨皮
三诊:预拟廓清肺胃标病,藉以潜育肝肾本病。
粉沙参 青蛤壳 知母 玄参 丹皮 茅根 川贝母 铁皮石斛 橘红 秋石 菊花 甘草
时感风温,逗留肺胃,外达皮毛,发现斑痧,内郁气分,酝酿痰热,痰阻清肃,时或咳逆,热入肝窍,目眶癣痒,稚阴不足,病热晡剧,脉象浮数而滑,当用轻清宣泄。
羚羊角 连翘 黑山栀 钩钩 川通草 橘红 瓜蒌皮 象贝 忍冬藤 滁菊 白杏仁 竹茹
大衍余年,阴液始衰,风温病将经月,咳逆反复蝉联。痰粘艰咯,肺气无肃化之权,唇焦齿干,胃液有枯槁之象,纳谷渐减则生机更耗也,大便窒滞是液燥使然也。五六日前一经大汗,真元已从外耗,脉象虽不空乏,重按均无神韵,舌中虽腻边尖光绛,证颇棘手,延防涸脱,虚多邪实,调治极幻。亟宜润燥生津以涤痰,存液执中平妥治之,未卜应否。
西洋参 粉沙参 玄参 旋复花 天冬 川贝母 麦冬 枇杷叶 浮海石 燕窝根 糯稻根 橘红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