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胃痛、虚、心脾气血两虚
【医家】王怀义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胃痛、虚、心脾气血两虚、十二指肠溃疡、溃疡、喜温喜按、饮食不节、舌淡苔白、肝阴虚、胃阴虚、阳虚、炎症、嘈杂、劳伤、劳累、燥、
【内容】
贾某,男,37岁,太原市×厂工人。
初诊:1990年4月1日。
主诉及病史:空腹时胃痛,得食痛止7年。病由饮食不节,初病胃中嘈杂,继而饥饿时胃痛,常于劳累、受寒后痛甚。痛时喜温喜按,得热食则痛缓或痛止。近日饥痛加剧,至午夜尤甚,得红糖姜水则痛缓,但白天得食虽痛缓而不止,久治无效。
诊查:面带苦容,弓腰按腹,舌淡苔白,脉象弦缓,镜检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辨证:中寒胃痛。
治法:温阳建中,益虚止痛。
处方:加减黄芪建中汤。黄芪30g桂枝10g白芍30g甘草12g高良姜10g丁香10g白芥子10g熟地14g川楝子16g生姜3片大枣5枚
二诊:4月5日。上方1剂即痛缓,4剂即痛止。为巩固疗效,上方连服30余剂,痛未再作,镜检溃疡愈合,病未再发。
按语:饥饿胃痛之说,早见于《灵枢?百病始生》中,《临证指南医案》中有饥饿胃痛“求食自救”之说和益虚止痛之法。劳伤其形,饿伤其中,寒从内生,胃中阳虚,故得热食则痛止。方用黄芪、桂枝、高良姜、丁香、生姜温中散寒,益气补虚;不用饴糖而用熟地、大枣补阴和营,从阴引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熟地与白芥子、丁香同用则滋而不滞,温而不燥;白芍与甘草、川楝子合用缓急止痛而制肝且不伐肝。全方合用则有温中补阳,益虚止痛之功。本病有因肝阴虚而用一贯煎者;有因心脾气血两虚而用归脾汤者;有因胃阴虚而用益胃汤者。分证从补论治。常用熟地、生地、阿胶或鹿角胶,伍以砂仁或丁香、白芥子相反相成,不仅有益虚止痛之功,也有制酸护胃之效,且有益于溃疡愈合炎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