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痛、风寒湿邪、关节
【医家】汪履秋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瘀、痛、风寒湿邪、关节肿痛、肢体关节肿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肿胀、湿、步履艰难、活动不利、舌苔薄白、痰瘀痹阻、疼痛加剧、痛风、顽痹、寒热、温燥、瘀血、湿热、痹、虚、郁、
【内容】
陈某,女,51岁。
初诊:1982年5月12日。
主诉及病史:肢体关节肿痛年余。病初以手指、腕关节为主,继而肘、膝、踝、跖趾、颞颌等关节亦逐渐受累,手指关节明显肿胀疼痛,晨僵,局部有灼热感,活动受限,阴雨天疼痛加剧,形寒喜暖。
诊查:手指关节肿胀,扪之灼手,活动不利;步履艰难;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查血沉65mm/lh,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阳性。
辨证: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久郁化热,痰瘀凝滞。
治法:清热化湿,祛痰消瘀,通络止痛为先。
处方:麻黄10g桂枝10g苍术10g黄柏10g防风己各10g制胆南星10g桃仁10g红花10g雷公藤10g(先煎)生地黄15g全蝎3g生甘草5g
二诊:上方进服7剂,关节肿痛减轻,灼热感消失。原方去黄柏、生地黄,加地鳖虫10g,制川乌10g。
三诊:上方连进30剂,关节肿痛全部消失,活动自如。复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C反应蛋白阴性,病情向愈。
按语:本例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属顽痹之证。其病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邪,病久邪阻络脉,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而形成痰瘀痹阻。病理性质主要属实。治疗必须以祛邪通络为原则,以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基础。该方既能散风邪于上,又能泻湿热于下,还可化痰活血、消滞和中。然后再根据寒热虚实的变化随证加减。本病例病初邪从热化,加生地清热凉血,兼制它药之温燥;雷公藤祛风解毒,并可作为辫病用药。痛剧再加全竭搜风剔络。随后,热邪渐退,但痰湿、瘀血难除,加制川乌温经通络,地鳖虫活血消瘀。药力较宏,病情很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