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肝郁气滞、梅核气、嗳气
【医家】张志钧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肝郁气滞、梅核气、嗳气、咽部异物感、胸胁胀痛、苔薄腻、舌淡红、脉弦细、下气、闷胀、久病、郁、吐、痛、
【内容】
孔某,女,36岁,已婚。
初诊:2001年5月15日。
主诉及病史:近半年来,时作胸肋闷胀,有时作痛,嗳气,咽喉中如有物梗,咳吐不出,饮食与吞咽动作无障碍。
诊查:舌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辨证:肝郁气滞,痰气搏结。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处方:柴胡10g制香附15g青皮10g公丁香4g(另包,后下)苏梗10g莪术15g法夏6g陈皮6g代赭石20g(另包,先下)甘松12g 4剂
针:二间、三间、平癔球穴,针法均采用强刺激后留针半小时,平癔球穴每隔5分钟,平癔球穴针加捻1次。
注:平癔球穴位于食指与中指之间沿掌面皮下进针1寸。
二诊:5月19日。针药兼施后第1天自诉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胸胁胀痛及嗳气感亦轻,继按原法化裁。
处方:柴胡10g制香附15g青皮10g苏梗10g莪术15g法夏6g陈皮6g代赭石20g(另包,先下)甘松12g厚朴15g 4剂
针:二间、三间,平癔球穴,针刺手法时间及留针时间同上。针药兼施服药4剂后,咽部异感症状已基本解除,为巩固疗效遵上方加减化裁继续针药结合施治1个月,诸症悉除,达到临床治愈。
按语:咽部异感症,又名咽神经官能症,属中医“梅核气”范畴,多见于成年女性,自汉?张仲景以半夏厚朴汤,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腐”,宋?杨士瀛明确提出梅核气病名,并主张以导痰开郁,清热顺气为治,为历代医家所借用。本案例乃肝郁气滞,痰气搏结而致,方中柴胡、制香附、甘松疏肝理气,半夏化痰开结,下气降逆为主,辅以厚朴、陈皮、青皮行气和胃,代赭石镇肝降逆,公丁香温中降逆,苏子降气消痰,诸药协同半夏共奏散结降逆,行气和中之功。为虑及久病及血加莪术破血行气功能,以全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