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气急、下肢浮肿、心衰
【医家】蒋梅先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心悸、气急、下肢浮肿、心衰、喘、苔薄白腻、心脏病、大便调、风湿性、水肿、脉细、湿、不能平卧、肾阳不足、水饮内停、心肾阳虚、舌偏红、舌淡红、湿啰音、肝硬化、心气虚、癥积、气虚、尿少、瘀血、神清、悸、
【内容】
李某,女,72岁,退休。2007年3月27日因“反复心悸、气急,伴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3日”就诊。
患者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二狭)30余年,近年反复出现心悸、气急伴双下肢浮肿,甚者夜间不能平卧。曾于2006年8月于外院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后伴发二尖瓣关闭不全。3日前出现活动气急加重伴心悸、双下肢浮肿,夜间可平卧,寐欠安,纳平,小便量可,大便调。
体检:神清,气略促,颈静脉充盈,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 86次/分钟,房颤律,心尖部及3/6级收缩期杂音和Ⅱ级舒张期杂音,两肺呼吸音略粗,两下肺可及细湿啰音;两下肢凹陷性水肿Ⅰ°,血压120/80mmHg。舌偏红,苔薄白腻,脉细不匀。
【诊断】中医:喘证(心肾阳虚,水饮内停);西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后伴关闭不全),慢性心衰急性加重(NYHA Ⅲ级),心律失常(房颤)
【治则与处方】益气温阳,蠲饮宽胸。处方:
生黄芪30g,熟附片(先煎)10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5g,葶苈子(包煎)10g,车前子(包煎)15g,丹参15g,降香6g,白豆蔻(后下)3g,瓜蒌皮12g,麦冬10g,小川黄连4g,生蒲黄(包煎)15g,炒枣仁12g,香橼皮12g,白芍12g。7剂。
〈二诊〉药后症情略减,仍有活动气急、心悸,双下肢略肿,寐安,纳平,小便量可,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不匀。
治法同前,前方加党参15g、补骨脂12g、三棱6g、莪术6g。14剂。
【治疗效果】偶有气急、心悸,无双下肢浮肿、尿少。
【按语】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喘证”、“水肿”等范畴。其病位在心,与肾、肺、脾、肝密切相关。初起以心气虚为主,继之气虚及阳,心阳式微,不能温养于肾,肾阳不足则主水无权,寒水泛滥,外溢肌肤、上凌心肺,则肿、喘、悸三证并见。患者处于心衰急性加重期,故以温阳利水的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为主方。方中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并暖脾土,以温化水湿;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淡渗利水;葶苈子、车前子利水消肿;丹参饮行气活血宽胸。
心衰稳定期,饮邪已去,应补肾养心。故二诊时,应用党参益气,补骨脂以补肾纳气;同时风心患者,多有瘀血性肝硬化,胁下癥积,故加用棱莪术活血软坚。
(蒋梅先医案,张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