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苔、吐涎沫、里急后重、脉

【医家】郭国兴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无苔、吐涎沫、里急后重、脉沉迟、舌红绛、寒湿、腹痛、口干不欲饮、面色晦暗、脾肾阳虚、脾阳不振、腹部冷痛、体倦乏力、神疲乏力、腹中冷痛、饮食无味、热入营血、腰膝冷痛、结肠炎、脉沉、脉濡、寒热、痢疾、少苔、舌红、畏寒、胃病、下痢、消瘦、心火、阴虚、音低、少神、燥、湿、痢、
【内容】
周某,男,48岁。
初诊:1986年9月28日。
主诉及病史:腹痛下痢已3年。患者3年来经常腹痛,便下赤白黏液,里急后重。曾服用多种抗生素及中药香连丸、芍药汤、白头翁汤、四神丸、结肠炎丸等,均感疗效不佳,遇寒冷及受凉则病情愈发加重;每日大便七八次,白多红少,有时无红白;腹部冷痛发胀,畏寒怕冷,盛夏酷暑也要以棉裹肚;饮食无味,形体逐渐消瘦;腹内辘辘有声,疲倦思卧,继则腰膝冷痛,十呕吐涎沫。慕名来诊。
诊查:形体瘦削,神疲乏力,语音低微,面色晦暗,双目少神。舌红绛,有津无苔,脉沉迟。
辨证:痢疾日久,苦寒伤胃,寒湿内停,气机受阻,中阳被困,由脾及肾,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佐以调气活血。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附子(先煎)10g肉桂5g当归10g干姜6g黄连6g吴茱萸5g木香10g水煎服,2剂。
二诊:服药2剂,食欲增加,呕止,吐涎沫减少,便下次数减少,腹中冷痛和里急后重亦觉减轻。舌转红润无苔,脉沉较前有力。药已中病,守方再进药2剂。
三诊:原症状进一步减轻,大便仍溏稀,但无红白黏液;食欲大增,口干不欲饮水,仍体倦乏力。舌红润少苔,脉濡。肾阳虽复,脾阳未振。原方去附、桂、黄连,加砂仁8g、炒山药15g、草果仁10g以增暖脾开胃之力。
四诊:上方药连服5剂,原有症状进一步好转,大便日两三次,已成条,饮食倍增。舌上呈现一层薄白苔。胃气已复,守方续服药5剂以收全功。
按语:苦寒伤胃,胃病及脾,脾阳不振,日久累肾,是本证病机。温补脾肾,药证合拍,故收良效。寒证为何又用苦寒之黄连?黄连本为治痢之要药,且苦能燥湿,寒为热药之反佐,寒因寒用,同气相求,以防寒热格拒。寒湿盘踞中下二焦,格拒心火不能下降,故舌见红绛。无火不能暖土,胃中无火何以腐谷?故患者吐涎沫而舌上有津无苔。舌红绛无苔,脉沉迟,可知既非阴虚证,也不是热入营血证。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