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痄腮、肿胀、肿块、微热
【医家】孙学全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痛、痄腮、肿胀、肿块、微热、头痛、流行性腮腺炎、神志清楚、咀嚼困难、风热壅盛、恶心呕吐、腮腺炎、时毒、恶心、瘀、
【内容】
痄腮(腮腺炎)
邵×,男,7岁。1970年3月2日初诊。
主诉两耳下腮部漫肿疼痛2天。
病史患者于2天前突然左腮下疼痛,肿胀,随即右腮部亦感肿疼痛,肿块色淡,触痛,微热,张口则痛,咀嚼困难。体温达39℃,兼有头痛,恶心等症状。
检查体温39℃,脉搏90次/分,呼吸30次/分,神志清楚,语言流利,两腮肿胀,触痛,微热。
诊断痄腮(流行性腮腺炎),风热壅盛型。
治疗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取穴:阿是穴、大椎、太阳、合谷。
操作:捻转提插,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其中阿是穴采用局部围刺法。
针刺后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复诊,肿块缩小至原来的3/5,触痛减轻,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消失,体温37.5℃;治法同前,又治疗2次而愈。
按语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非化脓性炎肿为特征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多流行于冬春两季。以儿童为多见,成人较少。本病在祖国医学中有“天行时毒”之称,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记载,如《外科准绳》载“腮合发,肌肉浮而不着骨者名痄腮”。
该病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用针灸治疗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针灸治疗本病,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消肿之作用。局部针刺能疏经活络,化瘀止痛;取大椎能解表散热;合谷以疏风解表而消肿;太阳能醒脑而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