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温、暑湿、湿、发热头痛、

【医家】董建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暑温、暑湿、湿、发热头痛、流行性乙型脑炎、湿热、面垢、自汗、火热伤津、舌苔黄腻、舌苔微黄、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苔黄、微恶寒、多汗、烦渴、汗多、秽浊、发热、恶寒、腹软、纳呆、尿赤、便溏、伤暑、身困、苔黄、头痛、温病、项强、心烦、压痛、呕吐、虚、
【内容】
宋某,男,13岁。
初诊:1960年8月5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发热头痛5天,体温高达40℃,全身无力,不思饮食,汗多;曾呕吐两次均是食物残渣;精神越来越差,故于8月4日入某医院。当时体检:体温40℃ ,热性病容,神志尚清,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颈项强,克氏征(±),布氏征(±)。脑脊液检查:压力不高,常规检查(-),培养(-)。血检:白细胞6400/mmˉ3,有流行性乙型脑炎接触史,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8月5日应邀初诊。
诊查:发热头痛,微有恶寒,心烦,自汗,面垢,食纳呆,尿赤少,大便溏薄,日一二次,舌苔黄腻,脉象濡缓。
辨证:内蕴湿热,外受暑邪,暑湿交蒸。
治法:芳香化浊,清利湿热。
处方:藿香10g佩兰19g蔓荆子10g苡仁10g滑石12g甘草6g荷叶10g车前子10g赤茯苓16g竹叶5g
二诊:服上方药3剂,发热头痛便溏诸症均瘥,精神好转,饮食增加,颈项活动自如,克氏征(-),布氏征(-)。舌苔微黄而腻,脉和缓。暑温得解,以原方出入。
处方:藿香10g佩兰6g陈皮5g苡仁10g蔓荆子10g六一散10g赤茯苓10g枳壳5g荷叶10g 3剂
三诊:诸症基本控制,惟苔黄而腻,湿热尚未清彻。再以调中运脾化湿之剂以善其后。8月16日痊愈出院。
按语:暑温多系感受暑温秽浊之气而成。即《温病条辨》中所说“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成暑矣”。因暑为阳邪,极易伤气,所以,暑温除兼寒者外,一开始便见太阴或阳明气分症状。太阴气分伤暑则发热身困;暑必伤气,热甚逼津液外出则自汗,多汗伤气,故微恶寒;头为诸阳之会,暑热上干则头痛且晕、面垢;火热伤津,引水自救则烦渴引饮;舌苔黄,脉象濡缓或微数均是暑湿蕴阻之象。治暑的基本原则,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酸甘敛津。但有的医家则强调:“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董老在临床实践中特别重视此法,认为暑多兼湿,清暑利小便可使热从下行,邪有出路,是治疗暑温的好方法。本例仍属暑湿蕴阻气分,采用清暑涤热,芳香化浊。方中以滑石、甘草清热涤暑,即河间天水散;加竹叶、荷叶、车前以清心利小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蔓荆子清利头目;苡米、赤苓既清暑湿又顾脾气,亦符合古人“治暑必顾其虚”的论点。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