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音、麻痹、声哑、舌苔薄白

【医家】黄宗勗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失音、麻痹、声哑、舌苔薄白、脉弦细、自愈、失语、舌麻、喉暗、呃逆、喑、
【内容】
失音(声带麻痹)
杨××,女,37岁,工人。1978年1月4日初诊。
主诉声音嘶哑已3个多月。
病史患者初起有口舌麻木感,继则出现声嘶,饮食困难,屡发呃逆,咽喉部有阻塞发紧感觉,曾经医院检查诊为声带麻痹。给予服药治疗,饮食已不呃,但声哑未见好转,前来诊治。
检查体温37.1℃,声哑,说话费力,难以听清,声带轻度充血。舌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失音(声带麻痹)。
治法清热通窍,疏调气机。
取穴:风池、增音、合谷、太溪。
操作:每日针1次,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增音穴朝咽喉方向刺0.5~1寸,不留针。
复诊:针后自觉咽部清爽,声音略开,但仍有声嘶,仍守前方续治两星期,诸症消失,发音清楚,嘱其注意休息,不要高声喊叫,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声带麻痹,属中医“喉暗”范畴。喉喑即失音,是指说话无音,哑而无声。该病虽属喉咙声道局部疾患,但与肺肾均有密切关系。因肺脏通会厌,而肾脏挟舌本。肺主气,肾藏精,声音出于肺系而根于肾,肾精充沛,肺气旺盛,则气出于会厌而声音响亮;若肺肾有病,皆能导致失音。《灵枢·忧患无言》篇说:“会厌者,声音之户也”。该例系热邪阻塞肺窍,致肺气壅遏,失于宣畅,邪热客于会厌,声道开合不利,故音不能出。针刺取风池、合谷以疏泄邪热;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有滋肾利咽之效;增音穴为治疗声带疾患及失语的有效穴,属经外奇穴。如此取穴,重在治本,肺气宣畅,肾气充足,则病自愈矣。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