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疟疾、痰、疟疾寒热、寒
【医家】王文济
【出处】王文济王文济杂病论治经验集
【关键词】疟、疟疾、痰、疟疾寒热、寒热、舌苔白腻、口渴引饮、面色萎黄、胸胁苦满、阴盛阳虚、头痛面赤、热退身凉、间日疟、脉弦数、发热、毒肿、身热、神疲、阴虚、郁、
【内容】
杨某,男,44岁。
初诊 1961年10月23日
患者自10月21日夜间起,微寒发热,汗泄身热即解,往来交作,每日如期发病,已发作2次。神疲无力,面色萎黄,胸胁苦满,口渴引饮,食欲呆滞,舌苔白腻,脉弦数。
疟疾侵袭,邪在半表半里,与营卫相搏,故寒热交作。邪气伏藏与正气相离,则寒热休止。继而疟疾邪深入阴分,阴盛阳虚,疟邪从阴出阳,则阴虚阳盛,阳盛则热,故寒罢则内外皆热。出现头痛面赤,热甚伤津,故口渴引饮,终则疟疾伏藏,热蒸肌肤,腠理疏松,故遍身出汗,热退身凉。舌苔白腻,证属正疟初起,邪气在表,弦脉为疟疾之本脉。治拟截疟法。
香橼雄黄合剂,1.8g,分2次于发病前2小时吞服。
【按】该患者服药2次,即控制发病而告痊愈。当时应用香橼雄黄合剂截疟者共有6例,4例为间日疟,2例为每日疟,经过治疗控制发病者5例,1例无效。
香橼雄黄合剂,为民间单方。主治:疟疾寒热。组成:鲜香橼15只,约重6kg左右,雄精90g。制法:将鲜香橼剖开少许,每只香橼纳入雄黄6g合拢后,放于瓦片上煅成灰,存性,研成粉末,贮以密器,备用。用法: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0.9~1.2g。连服2~4次,以生姜煎汤或开水送服。
雄黄,《本经》记载:辛温有毒,主寒热……杀百虫,毒肿。《大明本草》记载:治岚瘴(岭南称疟疾为岚瘴)。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治疟疾寒热。”古人有“雄黄见火毒如砒”的说法,现代化学对雄黄分析:有三硫化砷成分,砒是砷的原质,是截疟杀虫剂。香橼,《本草拾遗》:“味辛酸,性温,功用:理气、舒郁、消痰、利膈”。“香橼成分:含橙皮苷、柠檬酸、果酸、鞣质、维生素C及挥发油等,有健胃作用”。疟疾,中医学认为“疟为脾病”,“无痰不成疟”,香橼有理气宽胸化痰作用,与雄黄配合,既能杀虫截疟,又能和胃化痰。相得益彰,是良好的截疟剂。
根据王文济治疟经验,疟疾,不宜过早截疟,过早截疟则不能使疟邪外泄,内传则病变丛生,余应用香橼雄黄合剂控制疟疾寒热,越早应用功效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