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头晕目眩、饥不欲食、

【医家】章逢润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眩晕、头晕目眩、饥不欲食、水不涵木、大便干结、恶心呕吐、肝肾阴亏、肝肾阴虚、上扰清窍、视物不清、夜不能寐、头昏目眩、头晕眼花、心悸不宁、苔黄腻、脉细数、嗳气、神清、头晕、恶心、虚泻、失眠、虚、
【内容】
眩晕
刘××,女,45岁。
主诉头晕眼花4年。
病史患者4年前开始出现头晕目眩,病作持续数日。近年来发作频繁,休止期甚短。今犯病7天,病情日渐增剧。视物不清,旋转不定,如坐舟车之中,闭目症减轻。心悸不宁,失眠,伴时作恶心呕吐,饥不欲食,大便干结,小便正常。
检查神清语明,营养中等,面色润泽,双侧瞳仁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舌质尖红、苔黄腻,脉细数。
诊断眩晕,肝肾阴虚型。
治疗滋养肝肾,平肝潜阳。
取穴:百会、太冲、太溪。
配穴:太阳、合谷。
操作:毫针刺法,手法宜补,每日1次。
首次针后,眩晕即有减轻,已能自行走路;3针后,眩晕、恶心显著减轻,纳寐均佳,自己步行来诊,但头晕未除,时有嗳气;5针后,病情继续好转,仅头微晕,大便正常。守前方用三阴交,共针9次,诸症悉除。
按语《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该病之作,乃由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风阳升动,上扰清窍所致。头为诸阳之会,肝开窍于目,虚阳上扰,清阳被蒙,故见头昏目眩;肝藏魂,魂不守舍,则夜不能寐;土为木侮,脾胃受伤,运化无权,故饥不欲食。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佐以健脾为法。
取百会治眩晕者,乃是穴在头部正中,位居脑海顶端,又是肝脉所络之处,对于头晕目眩,用之有良好的清镇作用;太冲、合谷,谓之“四关穴”。合谷属阳主气,太冲属阴主血,均为原穴。原穴者,乃脏腑原气留止之处,有补虚泻实之功。太溪为肾之原穴,有滋肾柔肝作用;三阴交乃三阴经交会所,可补中土、助脾运;太阳位居头侧,有清理头目之功,诸穴伍用,相得益彰,奏效佳良。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