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痰、气郁、湿、恶心、
【医家】赵金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头痛、痰、气郁、湿、恶心、痰热、眉棱骨痛、郁、偏头痛、内伤、神经性头痛、痛、肝肾不足、肝血瘀滞、不思饮食、舌红苔黄、痛不可忍、心烦失眠、夜不能寐、苔黄、纳少、头昏、外感、脉弦、瘘管、血热、肝寒、烦躁、失眠、
【内容】
翁某,男,63岁。
初诊:1981年3月6日。
主诉及病史:罹患偏头痛二十余年,呈间断发作,每发于左侧眉棱骨、太阳穴处痛不可忍。伴恶心、头昏,常持续数日不休,致失眠、烦恼,长期靠服用止痛片、头痛粉等镇痛剂及安宁、眠尔通等镇静药缓解。经某医院神经科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用麦角胺咖啡因等药无显效。此次因多发性肛门瘘管术后,偏头痛发作,左侧太阳穴及眉棱骨痛不可忍,并有恶心、烦躁、不思饮食、夜不能寐,遂请赵老会诊。
诊查:阅其舌,质红苔黄而腻,诊其脉,弦而数。
辨证:属少阳胆郁,痰湿化热之证。
治法:和解少阳,清化痰热。
处方:陈皮9g云茯苓9g半夏9g枳壳9g竹茹3g钩藤9g桑寄生9g葛根9g白芷3g甘草6g6剂,日服1剂,水煎服。
二诊:1981年3月25日。服上方药4剂后,头痛即减轻,恶心悉除,食欲增加,6剂后头痛消失,精神转佳,惟心烦失眠。药见效机,大法不变,药味略为增损。
处方:茯苓12g陈皮9g半夏6g竹茹12g枳壳9g黄芩6g桑寄生15g钩藤9g丹皮9g川芎6g夜交藤20g甘草6g7剂,日1剂,分2次服。
三诊:1981年4月2日。服上方药7剂后,头痛未再发作,食欲明显好转,夜能入眠。苔由黄腻转为薄白、脉弦。原方加党参9g,再服药7剂,至今头痛未再发作。
按语:赵老认为,头为诸阳经所会,清阳之气随经上升于头,脉络疏通、血液流畅,则头脑清灵。凡外感内伤,尤其是内伤如少阳胆气郁遏、肝气不疏、肝经血热、肝血瘀滞、肝肾不足、肝寒胃逆、痰湿化热诸因素,均可致清阳之气不能循经上升,头失濡养,而引起头痛。本案,赵老根据左侧太阳穴及眉棱骨痛不可忍、恶心纳少、舌红苔黄腻,断为少阳胆郁、痰湿化热之证,采用疏解胆郁、清化痰热之法以治。因胆禀少阳春升之气,胆气升则万化安,胆气郁则为病。常见的是气郁则生痰,痰湿内蕴又影响胆气之升。故方中用温胆汤清化痰热,痰热化则气郁解而胆气升。痰湿化热易生风,用钩藤以熄风。胆气郁则津液不升,用葛根以升腾津液。患者年逾花甲,肝肾已亏,用桑寄生以滋养肝肾。白芷虽少量,然为善治眉棱骨痛之良药。全方组成严谨,正邪兼顾,标本同治,药证相符。二十余年之痼疾仅三诊霍然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