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狐惑、湿热内蕴、伤寒

【医家】肖俊逸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溃疡、狐惑、湿热内蕴、伤寒、口唇、虚、
【内容】
姜某,女,34岁。
初诊:1979年4月28日。
诊查:唇及口腔出现瘰疹及溃疡,外阴部亦然,大便较艰,舌上红瘰,以经行时更甚。
辨证、治法:证类狐惑,治宜清解。
处方:生甘草9g黄连3g忍冬花9g当归6g赤白芍各6g黄芩6g淡竹叶6g连翘9g
二诊:5月3日。5剂药后,口唇及外阴部瘰疹及溃疡有所好转(某医院西医诊断为白塞综合征),以清解为续。
处方:生甘草9g黄连3g忍冬花12g当归6g赤白芍各6g黄芩6g连翘9g生山栀9g淡竹叶6g川柏9g 7剂
三诊:5月10日。狐惑证经以甘草泻心法治疗后,溃疡未见再作,惟舌上红瘰而已。原方加减。
处方:生甘草12g龙胆草3g黄连3g忍冬花12g当归6g赤白芍各6g连翘9g生山栀9g黄芩9g黄柏9g薏米仁9g 7剂
四诊:5月17日。前方加珍珠粉外用。7剂。
五诊:6月12日。按上月方用药至今,溃疡未见复发,舌上红瘰亦除。仍宗前法。
处方:生甘草12g龙胆草3g黄连3g银花12g当归6g赤芍6g黄芩9g川柏9g生山栀9g泽泻6g薏米仁9g红枣7枚10剂
按语:本例与《金匮》的狐惑证颇相近似,是湿热内蕴、上蒸下注的一种疾患。《金匮》出甘草泻心汤内服;苦参汤外洗。本例内服药按照《金匮》方化裁,服药月余,病愈不发。甘草泻心汤亦见于《伤寒论》,方中甘草用炙,意在补虚和中;此案则用生甘草,量较大,旨在清热解毒。可见炙用、生用炮制不同,在治疗上可取得不同的疗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