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咳喘、身热、高热、郁
【医家】董廷瑶
【出处】
【关键词】皮疹、咳喘、身热、高热、郁、痰、湿啰音、泻火、发热、咳嗽、咳嗽不爽、胃热炽盛、咳嗽多痰、牙龈溃烂、舌红苔薄、热在气分、大便干结、热咳嗽、大便溏、春温、肺炎、风热、便秘、寒泻、呕吐、唇裂、肺热、口疮、口唇、斑疹、溃烂、气喘、痰多、温病、温邪、哮喘、燥、哮、虚、淋、
【内容】
徐某,女,15个月
病史摘要:1980年2月20日见咳嗽、痰多、气喘,咳甚呕吐;曾在外院诊治,应用庆大霉素、青霉素、磺胺类,咳喘不愈。3月5日起发热高达39℃以上,咳喘转剧,本院门诊化验白细胞9.9×109/L,中性细胞55%,淋巴细胞43%。两肺哮鸣音、湿啰音,咽红扁桃体Ⅱ度。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肺炎入院治疗。经用新型青霉素、氨茶碱及泼尼松等逐渐好转,热退咳减。3月27日身热又起,达39.2℃,阵发咳喘,两肺干、湿啰音,应用庆大、先锋霉素,地塞米松,及输血、补液等,并注射复方柴胡。于3月31日全身突发红色疹点,并逐渐增多,密布成片,经用利福平、泼尼松、氯苯那敏、茶苯拉明等无效,遂停西药,请中医会诊。
初诊(4月1日)
患儿反复高热,咳喘有痰,前次发热曾退,五日前身热又起。昨现全身皮疹,今见焮红密布,咳嗽多痰,二便尚通,舌红苔薄。证系温邪内伏;热在气分,郁久发疹,亟须清化。
桑叶6克 连翘9克 银花9克 薄荷3克(后入)
生甘草3克 桔梗6克 活芦根30克 紫菀6克
陈皮3克 杏仁6克荆芥4.5克
三剂
二诊(4月4日)
高热虽退,咳嗽不多,皮疹遍布,焮红色鲜,口唇燥裂,牙龈溃烂,大便转干,小溲短赤。胃热炽盛,兹拟清降泻火。
知母6克 石膏15克(先煎) 川连1.8克 条芩4.5 克
淡竹叶6克 青黛3克(包) 连翘9克荆芥4.5 克制军6克 木通4.5克
四剂
三诊(4月8日)
皮疹初有脱皮,口腔溃烂腐烂,大便干结,小溲短数。重在里热府壅,再予泻火清热。
川连2.4克 条芩4.5克 黄柏6克 黑山栀9克
生军6克(浸汁冲入) 知母6克 石膏30克(先煎) 连翘9克
淡竹叶6克碧玉散9克(包)
三剂,另搽冰硼散于口腔。
四另诊(4月11日)
药后大便溏利,次数不多,今大便又结,小溲尚赤,热度已净,疹淡脱屑,咳嗽不爽,口疮未敛。里火尚重,仍宗原法。
知母6克 石膏30克(先煎) 川连2.4克 条芩4.5克
生军6克(浸汁冲入) 青黛6克(包) 六一散9克(包) 淡竹叶6克
木通4.5克 生地12克
四剂
药后病情日轻,出院继续服药治疗,仍以清降余火而愈。
【按】本例发热咳嗽,曾用抗生素而缓解,讵料后又身热,咳喘不止,且突发皮疹,焮红密布。章虚谷言:“疹为太阴风热。”西医虽云药物皮疹,中医辨证则为肺胃伏热,郁而发疹。初诊治以清化宣透,药后皮疹遍布,而高热渐退,乃伏热有外泄之象;但唇裂龈烂、二便秘涩,是心胃里热,愈显炽盛,遂与辛凉疏化,兼以苦寒清泄。三诊时皮疹已见脱屑,而伏火犹然壅盛,乃迳取苦寒泻下之法,直折其火。此后病入坦途,宗原法而渐得痊安。综观此症,是心胃伏火在里,肺热皮疹在表的复杂病候;近人所谓春温之病,热壅于胃,上迫于肺,熬痰成咳之类,治忌发散、化痰。同时,在发疹兼见胃实者,亦忌大下。吴氏云:“斑疹,阳明症悉具,外出不快,内壅特甚者,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则内陷。”本例即用生军浸汁,是遵《温病条辨》“得通则已”之法度也。但石膏用至30克,盖赖其两清肺胃、解肌宣郁,与翘、竹、荆、栀等配合,是宗叶氏之“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旨。凡此均为得前贤之真诠而师其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