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湿热、糜烂、湿、肿痛、
【医家】高濯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湿热、糜烂、湿、肿痛、舌质淡红、肝胆湿热、肝经实火、口苦咽干、脾胃湿热、疼痛加重、听力下降、痈疽肿毒、苔黄腻、耳胀痛、脉沉弦、肿胀、闷胀、流注、畸形、聤耳、烦躁、瘙痒、
【内容】
吴某,男,31岁。
初诊:1991年8月3日。
主诉及病史: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胀痛,无瘙痒及流水,自服消炎药治疗未愈。3天前右耳疼痛加重,有少许分泌物流出,伴听力下降。于某医院诊为“急性外耳道炎”。给肌肉注射青霉素,效果不明显。现症:右耳闷胀而痛,耳腔糜烂,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流出,伴心烦躁扰、口苦咽干等症。
诊查:外耳道无畸形,鼓膜完整。耳甲腔糜烂,耳道肿胀,触痛明显。化验:外耳道分泌物
细菌培养报告:有绿脓杆菌及产气肠杆菌生长。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弦。
辨证:聤耳。肝胃湿热上炎。
治法:泻肝胆湿热,活血消肿止痛。
处方:柴胡9g龙胆草10g银花15g连翘15g车前子9g木通9g泽泻30g黄芩9g赤芍15g路路通10g乳香9g没药9g甘草3g
二诊:1991年8月9日。药后耳疼症状基本消退。外耳道稍红肿。继服上方药。
三诊:1991年8月18日。耳疼消失,听力恢复。查外耳道无红肿,无触痛。停服中药。
按语:本证发于仲夏之霉湿季节。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暑热之邪夹肝胆之火上炎而致耳内肿痛,耳道糜烂。故以泻肝胃湿热、活血消肿止痛为法。投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之,方中龙胆草泻肝经实火;黄芩清脾胃湿热;泽泻、木通、车前子引火自小便出;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乳香、没药活血消肿止疼;柴胡引药入经发散湿热之邪;路路通清热除湿通络,专治湿热流注之痈疽肿毒。诸药相使,使肝胃湿火得清,耳道肿痛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