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情急躁、舌质淡红、面

【医家】倪宣化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性情急躁、舌质淡红、面色萎黄、精神不爽、舌淡红、忧郁、血虚、胁痛、少苔、
【内容】
余某,男,44岁。
初诊:1961年8月17日。
主诉及病史:右胁肋间作痛,已历多年,精神不爽,疲劳过度时则痛加剧,胃纳欠佳。
诊查:面色萎黄,大便有时稍结,诊脉左弦右弱,舌淡红少苔。
辨证:乃肝失条达,脾胃少权,致木克土。
治法:拟疏肝和胃。
处方:竹柴胡6g 白芍15g 白蔻仁3g 鸡内金9g 香附12g 皂角刺9g 牡蛎15g茵陈12g
二诊:9月4日。服疏肝和胃10剂,痛平八九,胃纳稍增。因服煎剂不便,改用粉剂,每服3g ,日服3次,连服3个月。
处方:丹参9g 当归9g 白芍15g 白蔻3g 鸡金9g 香附9g 皂角刺9g 桃仁9g 桂枝3g
三诊:2月10日。服养血润肝、和胃通阳之剂,胁痛更减,稍劳或精神忧郁时痛胀亦未增加。脉左稍弦右平缓,舌质淡红。药既应手,仍宗前法,蜜丸。每服6g ,日服2~3次。连服3个月。
处方:丹参9g 当归9g 白芍15g 桂枝3g 白蔻3g 陈皮9g 鸡内金9g 金铃子9g
按语: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工作繁重,未能劳逸结合,以致血虚肝失所养,肝气横逆,经隧不利,胁肋作痛。脾为后天之本,资生气血之源。先以柴胡、白芍疏肝养肝,再以蔻仁、鸡金和胃醒脾,佐以香附、皂刺、茵陈、牡蛎通络止痛,效果尚佳。但久服煎药,影响消化,病已多年,又非一蹴可收全效,改用粉剂、丸剂效果较好。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