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上午、下午、心烦、痛

【医家】何炎燊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伤寒、上午、下午、心烦、痛、暑湿、口渴、外寒、四肢酸疼、头项强痛、微恶风寒、卫气同病、皮肤干、脉浮弦、苔薄白、发热、恶寒、寒战、汗出、春温、红疹、黄昏、倦怠、口干、流感、脉弦、舌红、喘息、项强、壮热、身痛、头痛、瘟疫、无汗、内热、
【内容】
莫某,女,42岁。
初诊:1985年10月6日上午。
主诉及病史:10月4日起,微恶风寒,发热(37.8℃),肢体酸疼,西医治之,口服、肌注、静滴并施,两日未效,5日午后病情迅速加重。
诊查:病者壮热如燎(41℃),恶寒战栗,重衾不温,皮肤干涩无汗,头痛如劈,项强拘急,腰背剧痛如被杖,四肢酸楚,面赤,心烦,口渴不引饮,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弦洪数。
辨证:此乃感染时疫,寒邪外束,里热方炽,卫气同病之候。若不迅挫病势,顷刻寒邪化热入里,与里热相搏,必成燎原。
治法:先用辛温解表为主,佐以辛寒解热;继进辛苦大寒,平阳清里。
处方:(1)即服人参败毒散加石膏。太子参15g柴胡15g前胡15g羌活15g独活15g茯苓15g川芎15g桔梗15g枳壳10g甘草10g石膏45g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2次服,2小时1次,上午服完。(2)继服白虎加葛根汤合清心凉膈散。石膏60g葛根30g崩大碗30g知母15g连翘15g栀子15g黄芩15g桔梗10g薄荷5g甘草5g下午分2次服,于黄昏时服完。
二诊:10月7日。病者自述:昨日上午服败毒散后,恶寒渐罢,涔涔汗出而热降(38.5℃),全身轻快,惟头项仍强痛,面赤、心烦、口渴,下午接服第二方药,入夜得畅汗而热退(36. 8℃),头项亦舒。今晨四肢遍出红疹,诸恙悉退,惟觉口干倦怠而已。改用竹叶石膏汤合清络饮1剂(方从略),次日即照常上班。
按语:1985年9、10月间,我市及邻近地区登革热流行,经防疫部门分离病毒确诊,经余所治者逾二百例,按伤寒瘟疫之法治之,皆获速效。《类证活人书》首用人参败毒散治伤寒时疫,宋代所称伤寒,乃包括温热暑湿在内之广义伤寒。喻氏《医门法律》论败毒散云:“热暑湿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人感三气为病,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之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余师愚治暑热疫,善用大剂寒凉,然亦说“首用败毒散去其爪牙”,并不摒除辛温解表之法。尝见某些医者,徒知见热投凉,畏羌独芎防如虎,却说宗法叶氏。而叶氏治感,明言“在卫,汗之可也”,而其所用之汗剂,并不限于辛凉。《幼科要略》治春温之由于外邪逗发者,首用辛温解表之葱鼓汤,可为明证。二十年来,每遇流感盛行,出现外寒束内热,类似大青龙汤证者,余每用人参败毒散加石膏辄效。今用治登革热之外寒极盛而里热方炽者,确能顿挫病势,大大缩短病程。此例余据其脉弦洪,面赤、心烦等症,预料其表寒解后,里热必炽,故令其下午接服白虎汤加葛根合清心凉膈散大寒清解之剂,使邪敌无喘息之机会,故愈病迅速。登革热特征之一乃身痛。凡背脊疼痛如折者治在太阳,非羌独不为功;四肢酸疼不举者治在阳明,非白虎不能解;而头项强痛拘急者更须葛根。故寒温学说既应合流,又应有所创新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