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胸闷、胸痹、气短、痹
【医家】高镇五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胸痛、胸闷、胸痹、气短、痹、气阴两虚、浮肿、心脉痹阻、阴虚阳亢、舌质红、高血压、脉细弦、头晕、头胀、眩晕、苔少、
【内容】
胸痹(窦性心动过缓)
戈××,男,54岁,工人。1981年5月14日初诊。
主诉胸闷,胸痛,气短已4年。
病史患者眩晕、头胀,6年前经××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经常服降压药物。胸闷,胸痛,气短,起病4年。近3个多月来,至暮踝部浮肿,夜卧欠安,胃纳较减,二便尚可。
检查慢性病型,形体较瘦,舌质红,苔少,脉细弦迟缓。测血压22/12.2kPa(165/92mmHg)。心电图检查:①窦性心动过缓,45次/分;②左室外膜高电压。
诊断胸痹(窦性心动过缓),气阴两虚型。
治疗补益心气,育阴潜阳。
取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病人取仰卧位,选用32号1.5寸不锈钢毫针,施徐疾补法,缓慢“得气”,针感弱偏中等,“守气”半分钟,静留针5分钟后出针。
5月16日复诊;诉胸闷、胸痛有所减轻。治法同前,静留针10分钟。
5月18日三诊;夜卧渐安,胸痛未作,脉率50次/分。治法同前。
5月21日四诊:头晕未作,脉率52次/分,血压20.2/11.4kPa(152/86mmHg)。治法同前。
5月23日五诊: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夜卧亦安,血压19.4/11.2kPa(146/84mmHg)。取内关、列缺、素髎。前二穴施徐疾补法,弱中得气感应,静留针10分钟;素髎用毫针刺皮刮柄法,1次/秒,刮2分钟。
5月26日六诊:心电图检查心率58次/分。治法同前。
以后隔1~2日针治1次,10次为1疗程。1程满,停针1周,续第2疗程。内关、列缺、足三里、三阴交、素髎等穴,每次选用2~3个,轮流选用。
6月18日心电图复查:心率64次/分,血压16.8/11.2kPa(126/84mmHg),踝部已无浮肿。为巩固疗效,又续治6次,心率、血压均正常。
按语该例之症、脉、舌表现,辨证病位在心、肝二脏及其经络。中医诊断为胸痹,气阴两虚,阴虚阳亢型。选用心包经之络穴内关,益心气,蠲心痹;足三里培生化之源以益心气;三阴交交通心肾,滋阴潜阳;列缺是手太阴肺经之络穴,手少阴心经脉“上肺”,心脏及其经络痹阻不畅,则波动及肺脏,致胸闷、气短或胸痛。选取列缺旨在通调肺脏之心脉,经气畅运,胸部自舒;素髎乃督脉之腧穴,督脉主一身之阳,其脉“上贯心”(据《素问·骨空论》),素髎位于鼻尖,肺气通于鼻,鼻为肺之窍。由于心脉痹阻不畅,致脉象迟缓、心动过缓者,选素髎穴,可振奋心肺之阳气,收通络蠲痹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