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头痛、肝胆湿热、恶心呕
【医家】李乐园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头痛、肝胆湿热、恶心呕吐、实火、外感、热泪、面红目赤、脉弦滑数、睾丸肿痛、肝经湿热、女子带下、湿重于热、下焦湿热、苔黄厚、偏头痛、风火、汗出、滑数、恶心、不眠、纳呆、风热、呕吐、鼻塞、少食、中气、舌黄、舌脉、湿热、苔淡、泻火、遗精、热利、湿、瘀、郁、
【内容】
焦某,男,52岁。
初诊:1980年3月17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20余年前,首次发作偏头痛,起因不详。头痛呈阵发性,起自左颈项部,上行至左侧巅顶延至前额目框上。发作多在夜间,睡后痛醒。其痛如锥刺,如跳脓,左颞痛剧如裂,且有热感。左眼红赤,流热泪,鼻塞流浊涕,汗出。逐日加重,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恶心呕吐。疼痛大作时彻夜不眠;发作过后,精疲力竭,少食懒言。20年来反复于各大医院神经科做过较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均未发现阳性体征。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或神经血管性头痛。给予利眠宁、颅痛定、维生素B_1、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磷酸可待因、酒石酸麦角胺等治疗均未显效。3年前曾经本人用中药及针灸治愈。此次因轻度外感而诱发。头痛大作,恶心呕吐,出汗,流热泪,面红目赤,前胸及头面部有灼热感,呼气灼热。
诊查:血压100/70mmHg。舌质深红、苔黄厚微腻,脉弦滑数、右浮、左沉。
辨证:肝胆湿热夹风火。
治则:清泻肝胆湿热,拟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10g 黄芩12g 柴胡9g 山栀10g 泽泻15g 车前草12g 杭菊花12g荆芥穗12g 川芎12g 藁本10g 白蒺藜12g 薄荷9g 茵陈15g 通草5g
二诊:3月27日。上方药连服9剂,自觉头痛明显减轻,发作时间后延,持续时间缩短,仍感左肩背部酸楚不适,恶心,纳呆。舌脉同前。
处方:上方减茵陈、薄荷,加当归10g、炒蔓荆子10g、白芷6g,川芎改为20g,继服6剂。
三诊:4月3日。头痛好转,发作时间延至清晨5点,故夜可入眠。疼痛持续时间缩短,出汗、呕吐止,精神、食欲均较前好转。惟又外感触发左侧巅顶疼痛,但疼痛程度较前轻微。舌质深红较前差,舌苔淡黄厚腻,脉仍弦滑数。考虑目前湿重于热,上方去薄荷,加生薏米30g,继服以巩固疗效。1983年见之,知头痛宿疾已2年余未作。
按语:龙胆泻肝汤是清脏腑湿热、泻肝胆实火的代表方剂。方中重用龙胆草为主药,大苦大寒入肝胆经,可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辅以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引药入肝胆经;车前草、木通、泽泻清热利湿,助胆草清利肝胆湿热,从溲而泻;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当归养血益阴和肝;菊花、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藁本、薄荷祛风止痛;川芎活血化瘀,乃血中气药,能行气活血,止头痛;白蒺藜平肝解郁,祛风止痛。此方多用于肝经湿热下注、男子遗精、睾丸肿痛,女子带下色黄腥臭,外阴作痒等症。运用得法,化裁得当,则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