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衄血、齿龈、衄、伤阴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风热、衄血、齿龈、衄、伤阴、瘀、脉浮数、舌质红、苔薄白、紫斑、身痛、食少、脉微、心烦、肌衄、眩晕、发烧、热毒、痛、
【内容】
风热入营
王××,女,25岁,肇东永胜公社社员,1963年4月10日就诊。患病20多天,眩晕,发烧,身痛,心烦,食少,面赤,目红,舌质红,苔薄白,齿龈衄血,两下肢有成片血斑‘痒痛,脉浮数。血象检查:血小板3.4万。西医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斑,住院治疗、一周未愈,此为风热之邪入营,化火灼络之证。治以驱风解热,生血化瘀、凉血止血法。
处方:加减荆防四物汤
当归9克赤芍9克生地15克荆芥6克,防风6克蝉蜕6克丹皮9克苦参12克藕节30克蒲公英30克甘草3克水煎服。
复诊:前方服3付,齿龈衄血止,下肢斑消大半,疼痒除,此风热之邪已解。络脉微复,仍用前方去荆、防服之。
三诊:前方服3付,诸证悉减,下肢还有少许血斑,为血分热毒未尽,仍用前方加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治之。
四诊:前方服5剂,血斑消失,诸证悉除。化验血小板12万,回公社参加劳动。
原按;《金匮要略》有“衄家忌汗”之戒,是恐重竭其阴。《张氏医通》认为“衄血种种,各有所从,不独出于鼻者为衄也。”本例为齿龈衄合并肌衄,但据证候分析,为风热之邪入营化火灼络之故。故立法驱风解毒,凉血化瘀。一旦风邪已解,立减风药,以防伤阴之弊。即所谓祛风而又不伤阴,有利于病情好转。
(《老中医经验汇编·第一辑》)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