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痰、喘、虚火上炎、喘
【医家】郑侨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哮喘、痰、喘、虚火上炎、喘息、慢性支气管炎、五脏、喉中痰鸣、肾阴不足、五脏虚损、心悸气短、心脏病、肺气肿、口干渴、脉细数、肾水、心火、苔灰、咳嗽、消瘦、烦热、虚火、颧赤、郁、吐、虚、
【内容】
孙某,男,48岁。
初诊:1975年5月。
主诉及病史:患哮喘病10年之久,西医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主
症:心悸气短,咳嗽喘息,喉中痰鸣如拽锯,冬季加重。近日咳吐黄痰成块,呼吸困难,喘息,不能行动,有时胸中烦热、口干渴。
诊查:颜面颧赤,体质消瘦,面色枯而不润。舌赤,苔灰白,脉细数、关弦数。
辨证:证属肾阴不足,心阳独炽,虚火上炎灼金,痰火相结,肺失肃降之哮喘证。
治法:治拟二法:首用宣肺化痰法;继用壮水益肾法。
处方一:前胡20g杏仁15g牛蒡子20g桑叶20g花粉20g橘红15g炙杷叶20g海浮石20g茯苓20g生草10g水煎服1剂二煎,取汁250ml,早晚分两次温服。
处方二:熟地50g山药50g泽泻40g茯苓40g丹皮30g萸肉30g五味子30g黄精50g蛤蚧1对川贝50g共为细面,炼蜜为丸10g重,1次1丸,1日3次。先服一方药10剂,再服二方药10天,为一疗程。
二诊:前法用2个疗程,哮喘止,诸症消失。嘱之服健脾强胃之剂,助气血化生以扶正气。追访三年,哮喘证基本控制。
按语:类此哮喘证,临床较为多见,多系阴亏阳旺、五脏虚损所致。究其因,不外起居不慎,形寒饮冷,损伤脾肺;复兼过度耗精,肾精虚极,金水不相滋生,水火不相既济,心阳独旺,虚火上炎,灼津成痰,清道不利,肺失肃降,则发生哮喘。治据“损者益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首用苦辛咸寒之品急治其标,速清痰降火、止嗽定喘、宣达肺气;继用甘温酸咸之督气丸加味以治本,填精益髓、壮水益肾、助肺肾相依、制虚火,以复肺之相辅之职,促气化之司,畅心肺气血之循行。如此五脏安和,哮喘自退矣。方中必用五味子,以其性温、五味俱备、酸咸为多、收敛肺气、滋肾水而益心;贝母微寒,泻心火、散肺郁、润心肺、宁嗽定喘;蛤蚧咸平,补肺肾益精,定喘止嗽;黄精甘平,补中益气、益脾胃、润心肺、填精益髓、安五脏。服健脾强胃之剂以善后,意在壮胃气、健脾运,助气血生化,运精藏于肾,达培土生金、金水互生之功,故能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