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痛、脉沉弦、舌正常、

【医家】夏仲方
【出处】夏仲方医案
【关键词】胃痛、痛、脉沉弦、舌正常、肝胃不和、汗出、脉弦、苔腻微黄、舌质偏红、湿热中阻、慢性肝炎、舌苔薄白、肝阴不足、虚实夹杂、血压偏高、制酸止痛、痔疮出血、肝硬化、心下痞、溃疡病、胃肠炎、腿浮肿、上腹痛、大便干、结肠炎、呕吐、呕血、口干、寒热、腹胀、口苦、无苔、易饥、虚寒、心悸、心慌、下利、热结、胃炎、胃寒、中气、失眠、肠热、下午、湿、痰、瘀、郁、
【内容】
沈×× 女 44岁

1962年1月24日初诊:患者于1942年开始经常上腹痛,时发时好。1949年曾呕血及黑粪一次,但×线钡剂检查,胃肠系统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临床诊断为溃疡病。1958年开始血压偏高,140/110毫米汞柱。1962年初胃痛厉害,胃中有灼热饥嘈感,饥而不能多吃。如饿时不吃就会心慌汗出。嗳酸不多。失眠。早晨有些小腿浮肿。肝区有时作痛,肝胁下1.5cm,肝功能正常。超声波检查肝脏无异常。脉沉弦,舌质偏红无苔。中医辨证肝胃不和,肝旺胃弱之故。拟方半夏泻心汤加味。

半夏 9克 黄芩4.5克 黄连 2.4克

太子参 9克 茯苓 9克 炒甘草 3克

煅瓦楞子 15克 七帖


1962年1月31日二诊:胃痛易饥,胃中饥得食则安,但纳食不多,口干苦引饮,肝区痛。下午腹胀气,心跳。大便干,痔疮出血。脉沉弦,舌苔薄白而望之干,以其症状未见减轻,乃改给芍药甘草汤加味。


白芍 9克 甘草 4.5克 绿梅花4.5克

煅牡蛎 15克 川栋子 4.5克 白蒺藜 9克
女贞子 12克 七帖
1962年2月10日三诊:胃痛脘胀,大便日3~4次,质烂,便前腹下垂发胀。脉弦,舌正常。血压120/80毫米汞柱。根据脉证还属肝旺胃弱,再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之。
半夏 9克 黄芩 3克 太子参 6克
良姜 1.5克 川连2.4克 炒甘草 3克
白蒺藜 9克 郁金 4.5克 七帖
1962年2月17日四诊:此次再度进服半夏泻心汤七帖,胃痛脘胀减轻,大便转正常,容易心悸汗出,肝区痛,皮肤肿,脉弦,舌正常。前法有效,再予七帖。

半夏 9克 黄芩 5克太子参 6克
良姜 1.5克 川连 2.4克 炒甘草 3克
浮小麦 15克 白蒺藜 9克 合欢皮 12克


1962年2月24日五诊:自服半夏泻心汤以来,胃痛逐渐减轻,有时一二天不痛,肝区痛也减轻。口苦还有。大便日二次。舌正常。脉沉弦。血压120/80毫米汞柱。仍予上方巩固。
按:分析病机,患者脾胃本有虚寒,且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肝旺胃弱,寒热夹杂,湿热中阻。投以辛开苦降法,拟半夏泻心汤加味,寒温并用,补泻兼施。首方中半夏辛开散寒结,温胃止呕;黄芩、黄连苦降泄热结,清肠止泻;太子参、甘草兼顾中气,使消而勿伐;茯苓渗湿和中;煅瓦楞消痰化瘀,制酸止痛。二诊虽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效果不佳,辨证仍属肝旺胃弱,续拟半夏泻心汤随症加减,再服14剂,胃痛逐渐减轻。

半夏泻心汤实为消化道疾病的良方,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胃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临床辨证属胃寒肠热、肝胃不和、虚实夹杂、升降失调,症见痞、呕、下利者,皆可用之。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