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弦、浮肿、口干、五心烦热

【医家】夏仲方
【出处】夏仲方医案
【关键词】脉弦、浮肿、口干、五心烦热、头晕、肾虚、心悸、舌苔薄白、腰痛、汗出、尿频、失眠、痛、小便频数、舌苔薄腻、气不足、小便频、头痛、头昏、发热、脉虚、大便干结、口渴喜饮、高血压病、大便干燥、舌苔薄润、颜面浮肿、肾阳不足、肾阴亏虚、月经量多、小便微黄、肾虚肝旺、阴虚内热、阴损及阳、足心发、高血压、舌正常、转胞、短气、耳鸣、月经、汗多、脚气、虚劳、消渴、无子、头胀、舌麻、舌少、悸、
【内容】
蒋××,女,47岁。


1961年6月21日初诊。患者于1952年发现高血压,血压最高到200/100毫米汞柱,血压波动与紧张有关。目前血压在150/90毫米汞柱左右。服西药降压灵4毫克3次/日;地巴唑30毫克,3次/日。两月前因血压较高而休息迄今,仍有头昏、头痛、心悸、失眠、精神不宁、口干引饮、五心烦热,心口烧灼感夜半为甚。小便频繁,易汗出,出汗多在头面及上半身。全身疲乏,行走几步也感疲乏,体重减轻。近两个月来,月经不规则,有两月一行,今天隔四个月才来一次,月经量多,每次历时一周,临经腰痛、头胀、脸面微浮,眼圈暗晦,脉弦强,舌正常,扪腹无振水声,亦无腹动悸。血压160/90毫米汞柱。中医辨证:将临更年期。女子七七肾气衰,证属肾虚肝旺,阴虚内热。治宜肾之阴阳双补,拟肾气丸作汤剂。
熟地 15克 山药 12克 山萸肉 4.5克

丹皮 4.5克 茯苓 12克 泽泻 9克
桂枝 4.5克 熟附片 4.5克(先煎) 五帖
1961年6月28日二诊:服前方后头昏、头晕减轻,小便次数减少,精神较前安静,但五心烦热还有,头脑跳痛时或有之,耳鸣、口干,舌麻,手指亦发麻。脉弦,舌苔薄白。此肝旺肾虚,阴损及阳,仍用肾气丸作汤剂治之。


生熟地各9克 山药 12克 丹皮 4.5克
茯苓 9克 泽泻 9克 桂枝 4.5克


熟附片 4.5克(先煎)山萸肉4.5克 五帖

1961年8月9日三诊:自服肾气丸作汤剂以来,精神转佳,汗出、浮肿、尿频等均有减轻。头痛而晕,口渴喜饮与手足心发烧等症状依然未除。大便干结。血压稳定在130/86毫米汞柱,脉弦强较柔,舌苔薄腻。仍守原法。

生熟地各9克 山药 12克 丹皮 4.5克
茯苓 9克 泽泻 9克 桂枝 4.5克


熟附片 4.5克(先煎) 山萸肉6克


磁石 30克(先煎) 五帖
1961年9月6日四诊:近来夜眠较安,白天有力气活动,前额还有些微痛,心神安宁,小便微黄,肌肤还有些浮肿。脉弦,舌象无特殊。血压130/86毫米汞柱。服药以来,症状日益减轻,体力逐渐增加,药证合宜,前法再用。
生地 15克 山药 12克 山萸肉 6克
泽泻 6克 丹皮 4.5克 桂枝3克

熟附片 4.5克(先煎) 十帖

1961年9月20日五诊:精神好,偶有失眠,头晕减轻。但还有些心悸,肌肤浮肿消除。脉弦,舌苔薄白。血压126/86毫米汞柱,继续前法为宜。

生熟地各9克 山药 9克 丹皮 4.5克

茯苓 9克 泽泻 6克 桂枝 3克
熟附片 3克(先煎)黄连 1.5克 山萸肉 4.5克十帖
1961年10月4日六诊:近来腰骶部疼痛明显,而头晕、心悸、尿频、五心烦热诸症均很轻微,不再为病愁苦。脉弦软,舌苔薄腻,质不红,面孔微浮,两眼圈黑色已退。肾虚之证,还须补益。血压126/86毫米汞柱。
生熟地各9克 山药 9克 丹皮 4.5克


茯苓 12克 泽泻 6克 熟附片 4.5克(先煎)
山萸肉 4.5克 桂枝 4.5克 鹿角胶 6克(另包,另溶,冲入)

仙灵脾 9克 十帖


1961年11月16日七诊:服10月4日方(有鹿角胶)后腰痛大减。最近浮肿又明显,尿频数,夜尿次数增多,大便偏干。脉弦软,舌少苔。此肾虚水滞。拟方益肾利水。
生地 15克 山药 12克 丹皮 4.5克

茯苓 12克 泽泻 6克 山萸肉 4.5克

桂枝 3克 熟附片4.5克(先煎)
黄芪 9克 白术 9克 六帖

1961年11月22日八诊:浮肿减轻,头晕还有,口干引饮,大便干燥。夜间全身皮肤发热。脉弦软,舌苔薄白,血压140/80毫米汞柱。证情好转,拟方参前。

生地 18克 山药 12克 丹皮4.5克
茯苓 9克 泽泻 4.5克 熟附片4.5克(先煎)

桂枝 3克 山萸肉 4.5克黄芪 9克
杞子 12克 地骨皮 12克 六帖


1961年12月1日九诊:夜间全身皮肤发热大见减轻,口干亦减轻,小便次数也减少。浮肿消除。脉弦软,舌苔薄润。血压140/90毫米汞柱。再拟肾气丸加味善后。
生地 18克 山药 12克 丹皮 4.5克


茯苓 9克 泽泻 4.5克 地骨皮 18克

桂枝 3克 山萸肉 5克黄芪 9克


熟附片4.5克(先煎) 十帖
按:本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值更年期,肾阳不足,肾阴亦亏。《素问·上古天真论》谓:“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绝经期前后,因气血渐亏,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故出现心悸、失眠、精神不宁、口干引饮、五心烦热,心口烧灼等各种更年期症状,临床辨证属肾阴亏虚,肝阳偏旺。患者同时出现疲乏、汗出、颜面浮肿、小便频数等阳气不足之证,故治宜肾之阴阳双补,拟肾气丸作汤剂。
《金匮要略》中肾气丸治“脚气入腹”、“虚劳腰痛”、“短气有微饮”、“男子消渴”和“妇人转胞”,五病共同处为肾虚、阳气不足和水液失调。而此案患者的主症之一为小便频数且脸面浮肿,辨其原因,是肾阳不能摄水而小便频多。肾气丸能本方温补肾阳而化气行水,使其摄纳有权。徐灵胎称其专利小便,“水去而阴不伤,扶阳而火不升;制方之义,固非一端。”故用之效如桴鼓。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