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热、热毒、昏迷、口噤、神
【医家】许履和
【出处】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关键词】壮热、热毒、昏迷、口噤、神昏、疖、神志清楚、脉洪数、败血症、舌干绛、疗疮、舌红、足底、苔黄、下午、目赤、脉数、尸厥、出血、目衄、干燥、肿胀、走黄、高烧、痉、痈、燥、
【内容】
夏某某 男性,22岁。
患者于五天前右唇部生一疖,挤压后发生高烧,因而入某医院住院治疗。临床诊断:唇痈败血症。后经血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大剂量抗生素、输液、输血、物理降温仍无效;以后转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射均消失,腋下体温持续在40℃以上,故邀我院外科会诊。
会诊记录:先是右口角生一疖,经挤压后肿势逐渐扩大;今则面颊皆肿,壮热神昏,口噤不语如尸厥,两手握固,目赤如鸩,右眼球突出流血,上唇部亦腐烂出血。此疗疮走黄,毒陷心包之危候。夫阳明胃脉,挟口环唇,胃中火毒上升,是以口角生疗;热毒过甚,内陷心包,心神被蒙,故神昏而口噤不语;舌干绛,脉洪数,一派炎炎之势,发痉即在目前。遂用大剂清热解毒、芳香开窍之法。
金银花30克 紫花地丁60克 带心连翘15克 生甘草10克 丹皮6克 川贝去心10克 赤芍10克 黑山栀10克 钩藤后下10克
用水煎服;冲入菊叶汁一杯,并调下紫雪丹3克,犀黄0.6克,鼻饲给药。疮头上掺黄升丹,贴黄连膏,焮肿处用金黄散外敷。再在两侧委中穴静脉上放血。
第二次会诊:昨进清热解毒、芳香开窍之剂,壮热已退,两手亦不握固,目睛能稍稍转动,足底抓之亦渐有感觉,脉之洪数渐转缓和,面之焮肿显著消退,皆属转机之兆;无如神志尚昏迷,唇部仍焮肿燥裂,上唇肉腐烂流血,右目珠仍赤肿流血。舌苔前半红绛,后半白而干燥。还系热毒充斥、心包被蒙之局。治法仍照原意扩充。药用安宫牛黄丸二粒研,西黄1克研,犀角粉1克,分作三次鼻饲,五小时一次;汤药则以鲜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银花30克,地丁30克,天竺黄10克,川贝10克,带子青蒿10克,甘菊花10克,草河车10克,鲜竹叶30片,黛灯芯3扎,鲜菊叶汁1杯冲,煎汤鼻饲。上唇腐烂处用珠黄散和蜜调敷,其余外用药仍按原法。
第三次会诊:经中西医治疗两天,病情日有起色,神志转清,壮热告退,面目及颈部之焮肿已十去八九,目衄既止,唇肉腐烂亦定;但上下唇余肿未消,口尚干渴,脉数未静,舌红?苔黄。还系余邪未净所致。改用银花藤30克,紫地丁30克,连翅10克,甘菊10克,生甘草3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黑山栀10克,黄芩10克,鲜生地30克,鲜野菊叶汁一杯,上犀黄0.3克,以清解其毒。
据该院病程日志谓:自中医会诊后,当晚内服、外敷中药,次日下午4点体温降至37℃,神志转清,讲话一句,仍继续中西药治疗;第三日体温、脉搏正常,神志清楚,说话已渐流利,唇内肿胀明显消退;第五日血培养(-);第九日局部红肿基本消退,一般情况良好,能下床活动。此后单用西药调理,约一月左右,恢复健康而出院。(《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