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血、病后体虚、阴虚、咽痛
【医家】王孟英
【出处】回春录新诠
【关键词】恶血、病后体虚、阴虚、咽痛、血块、淋痛、发热、痰、
【内容】
潘洪畴,托儿医为其仲郎所出之孙种痘,下苗三日,即咽痛,发热斑烂,七朝而夭。春波及其弟祥衍,皆染其病。春波之证,顾听泉治而愈矣。祥衍之恙,咽喉烂至于舌,胸膈痞塞不通,牙关紧涩,小溲淋痛,口流紫黑血块,人皆谓其脏腑烂焉。孟英视之,曰:恶血毒涎,正欲其出,吹以锡类散*,用碗承其口,流出涎血甚多,咽喉、牙环、胸膈皆得渐舒。投以:犀角地黄汤*加元参、银花、童溺、藕汁、竺黄、花粉、贝母、石菖蒲之类,渐以向安。继与生津填补而痊。
按:此病因毒火内炽,煎灼脂液,蒸腐三焦,里气壅闭,故胸膈痞塞,牙关紧涩。若遇童稚之年或阴虚体弱之人,亦已殆矣。所幸患者气血方刚,且恶血毒涎从口流出甚多,俾得以稍刹其势。王氏更以犀角地黄汤加玄参、银花、知母、花粉等,清营解毒,养阴生津;竺黄、贝母、藕汁、菖蒲,开窍豁痰;童便引火毒以下行,病始向愈。病后体虚,以生津填补收功。
以上两案并列如此,示医者治病,倘遇重症而有一线生机,万不可只顾名声而轻易委弃。必竭尽全力,因势利导,按势筹方以治之。或亦可以救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