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哮、痰、苔薄白、热痰

【医家】熊梦周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哮喘、哮、痰、苔薄白、热痰、肺气上逆、呼吸急促、痰热壅肺、脉象滑数、脉细弦、舌质淡、舌质红、苔黄腻、脉平、喘促、发热、喜冷、腹泻、汗出、外感、气促、口干、食复、痰热、痰鸣、纳差、水疱、咳嗽、喘、
【内容】
杨某,男,53岁。
初诊:1957年秋。
主诉及病史:哮喘加重3日。呼吸气促,稍动则心累喘甚,喉中哮鸣如拉锯声,口干喜冷饮,浊痰色黄胶粘,纳差。连续夏秋复发已14年,冬春尚好。
诊查:苔黄腻,舌质红,面赤,微汗出,脉象滑数。
辨证:证系热痰交阻,热哮之候。
治法:拟泻肺降逆,清化热痰,内服外贴法。
处方:半夏15g麻黄(先下)9g生石膏(先下)24g建曲15g大枣15g桑皮9g甘草6g生姜3g葶苈子15g马兜铃15g侧耳根24g水煎,3剂,日夜分5次服。外用白芥子敷贴方(《张氏医通》):先用凤仙花(指甲花)全株二茎,煎浓汁涂肺俞、膏盲穴,揉几下再涂,待穴位皮肤发热后,外用下药敷4小时左右。贴敷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4小时。
组成:白芥子24g延胡索24g甘遂15g北细辛15g2剂量,共细末,瓶装备用。每次用药粉4.5g,面粉15g混匀,以开水12ml、白干酒6ml调和,作2个小饼,每只小饼中心撒麝香粉0.075g,乘穴位处皮肤揉热时,贴在穴位上。10日左右敷一次,选晴朗天气敷贴为佳。若皮肤因贴药起水疱或化脓时,用空针抽取水液或脓,清洁后用油纱布包扎。
再诊:内服外敷后,咳嗽减半,哮喘减轻,仍有粘痰,饮食略增。
处方:杏仁9g黄芩9g桑皮9g麻黄(去节)6g苏子9g京半夏9g油厚朴6g银杏(打)9g冬花6g甘草6g建曲15g侧耳根24g
三诊:服上药4剂及第2次外敷后,哮喘减去大半,饮食尚未复原。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弦。
处方:党参15g茯苓15g大枣15g焦白术9g苏子9g桑皮9g当归9g白芍9g陈皮6g广木香6g炙甘草6g生姜3g沉香粉(分3次冲服)1.8g
四诊:上方药连服10剂、外贴3次后,哮喘未发,饮食复原。苔薄白,脉平。拟丸药常服。
处方:熟地30g川断15g地龙15g天冬15g茯苓15g紫河车15g北五味24g泽泻9g枳壳9g仙灵脾40g黄荆子40g家蜂蜜适量10剂量,低温烘焙,研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日2次,每次9g,白开水下。嘱若外感或腹泻时需停药。第2年伏中,再用上外治法贴3次。
4年后来信说:病未复发,多年沉疴得愈。
按语:此案属于“哮证”范畴,是一种发作性的,以喉中鸣响、呼吸急促为特征之疾病。哮证发作的病机为内伏之宿痰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气道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此案为热哮之候,痰热壅肺,肺气上逆,内服清化痰热、泻肺降逆之剂,外用《张氏医通》白芥子敷贴方,症状缓解,哮喘平息。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