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脑血栓、头晕目眩
【医家】张吉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半身不遂、脑血栓、头晕目眩、语言蹇涩、神志清楚、遗症、麻木、中风、鼻唇沟变浅、痹、静脉曲张、脑血管病、经络瘀阻、反射亢进、卧床不起、胸痹心痛、动脉硬化、血瘀气滞、风中经络、舌质红、白癜风、脉弦数、高血压、乏力、恶心、腹软、腹胀、干燥、出血、麻痹、气逆、热病、瘫痪、头痛、痿弱、血虚、血溢、欲吐、肢痿、皮疹、湿、吐、郁、
【内容】
中风(脑血栓)
杨×,女,62岁,家庭妇女。1988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半身不遂7天。
病史患者于1988年8月22日早晨9时左右,因情志不畅而突然头晕目眩,自觉左侧半身乏力、麻木,行动不便,即到当地医院诊治,经服西药后未见明显疗效。回家后头晕目眩加重,而且恶心欲吐,头痛,并发现左侧半身不能活动,左侧面部麻木,神志清楚。于23日到某医院诊治,在观察室观察治疗。当时已出现左侧半身完全性瘫痪,卧床不起,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在住院观察期间经天坛医院CT扫描,证实为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栓阻塞。在医院经服用西药及静脉点滴等治疗7天,半身不遂未见明显改变,遂要求出院,来我院门诊治疗。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
检查面容憔悴,头面部白癜风。神志清楚,语言蹇涩,能听懂语言的意思,但吐字不清。舌质红干燥,舌中间厚腻微黄苔,脉弦数。左侧面部肌肉活动较差,吹气、鼓腮等活动稍有障碍,鼻唇沟变浅,眼睑能闭合。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微有腹胀,肝脾未触及,无皮疹及腹壁静脉曲张。脉搏90次/分,血压22.7/12kPa(170/90mmHg)。四肢浅感觉无障碍,运动失灵,左手不能握拳及离床,肌力Ⅰ度,下肢肌力0度,不能离床。腱反射亢进,霍夫曼、卡道克及巴彬斯基反射阳性。
诊断中风(脑血栓),风中经络型。
治疗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取穴:①头穴取前顶、颔厌、悬颅、曲鬓。②体针取肩髃、天府、曲池、内关、八邪、阴市、血海、悬钟、冲阳、八风、廉泉、风府。
操作:同例2。
第1次行针后即有显著疗效,上下肢肌力增强,上肢能抬至前胸,下肢能离床。针灸同时又以补肾益气、活血疏肝之剂内服。药用:熟地25g山萸25g白芍15g当归25g丹参25g女贞子20g菟丝子20g葛根15g黄芪40g天冬20g川膝15g桑枝15个。每日1剂。
二诊:上肢肌力已达Ⅲ度,抬至胸前膻中部位,下肢已能举足。至针灸6次,上肢已能抬举,手摸到头顶,下肢肌力已达Ⅲ度,语言清利。针至11次,已能下地走路,上肢运动灵活,手指、足趾屈伸活动基本正常。针至20次后已完全恢复正常,特别是手指足趾未遗留后遗症。
按语该患与例2取穴基本相同,但在上肢上又多取天府、内关二穴。天府为肺经穴,有宣肺清热作用,如《灵枢·寒热病》中说:“暴痹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说明肝肺之火郁结,气血逆乱之证可用,对本例气逆血升、经络瘀阻之证,特别上肢不遂有较好疗效。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对胸痹心痛及手臂麻痹不遂,疗效显著。下肢穴又取了血海、阴市、冲阳等穴。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有健脾理血之功,对血虚出血或血瘀气滞、经络闭阻之证,皆有疗效,可益血通络。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穴,有疏通经络、祛风化湿的作用,对下肢痿痹,半身不遂,效果显著。冲阳为足阳明胃经之原穴,既可调胃阳补气血,又可通血脉调神志,对下肢及足趾痿弱无力,亦有明显效果。语言蹇涩加用廉泉、风府,旨在祛风利咽喉、舒舌通窍。
作者曾治疗脑血管病数十例,均获较满意疗效。此例经不足1个月的治疗而获痊愈,不留任何后遗症,这是难能可贵的。究其原因是作者能将辨证论治思想,贯彻于整个治疗过程,而且辨证与辨穴相结合。在取穴上以头穴与体穴相结合,而且针灸和用药相结合。这样,在益肾平肝、活血通脉的基础上,通经活络、畅通经气,因而效果卓著,说明祖国医学理论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实践性。